第44章肉身堵堤
楚九辩快速将信上剩下的内容看完,越看,心便越沉。
秦枭到了河西郡郡守府後,就发现郡守吕袁在自己卧房内服毒自尽了,还留下了一封遗书。
遗书上自述他身为郡守却没能护住百姓,甚至在堤坝决堤之後,还命人嫁祸并斩杀了无辜百姓和工匠,只为了逃避罪责。
如今知道宁王亲自来赈灾,他便心中不安,自觉罪该万死,于是先一步自裁谢罪,只求秦枭能饶了他无辜的家人一命。
秦枭看完遗书後,直接就叫来了当地的郡尉。
大宁的地方官制有些差别,朝廷管辖的地方,最高便是郡,相当于後世的省,最高行政长官就是郡守,最高军事长官便是郡尉,两者是各管各的。
再往下就是府,最高长官是知府,而後才是县和乡。
而藩王管辖的地方,藩王和自己的“小朝廷”是最高衙门,再往下直接就是府,然後是县和乡。
像是此前旱灾时不作为的贵州和广西两地,因为成宗时期也是一位藩王的封地,後面才被收回来,而英宗也一直没管过,所以那边最高的行政长官便是知府。
如今那两地知府都被秦朝阳押回京城了,暂时由南直隶过去赈灾的官员管着,等後面秦枭还是要派专门的人过去接管。
话说回来,今早秦枭看完吕袁的遗书後,就叫了河西郡郡尉过来,命他带人将吕袁的家人都抓了起来,郡守府也被包围。
而後秦枭留了两位跟他一起过去的京官,让他们查清楚吕袁“自杀”的真相。
他自己则继续与简宏卓等工部的官员,在河西郡主簿崔谨的领路下,去往淮丶蒲两县。
这两座县城紧紧相连,倒是省了奔波。
而且据说郡丞周伯山已经于两日前去往灾地主持事宜,不知有没有控制住事态发展。
楚九辩看到信件最後,写着:【此地隐情重重,本王孤力难支,盼公子驰援。】
堂堂摄政王,倒是很会示弱。
楚九辩却没心情笑他。
他烧了信纸,而後快速穿上外衣出了门,让驿丞将所有人都叫起来,收整行装准备出发。
楚九辩坐在车厢里,听着外头人忙碌的声音,眼底神色晦暗不明。
若是连夜赶路,想必能赶在明日午时到达河西郡。
这信是秦枭今日午时前让人送出来的,今夜里楚九辩就收到了,说明以秦枭的速度,等赈灾队伍明日到郡城的时候,对方或许已经从淮丶浦两县回来了。
若是秦枭没来得及回来,他就直接带着赈灾银粮去这两个县城,不多在郡城逗留。
只是眼下夜黑风高,又伴着这般大雨,队伍行进过程定是比白日更难。
万一不小心陷了车马,就要耽误更多时间。
思及此,楚九辩掀起车帘,探出一只手轻轻招了下。
不过两息,车帘便被掀起,一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暗卫出现在车厢中,单膝跪地,低着头,没有和楚九辩对视。
这些暗卫都是之前秦枭派来保护他的,如今叫他们帮着办事跑腿倒也方便听话。
楚九辩从系统商城里买了三个可遥控的强光防水手电筒,将其交与暗卫,吩咐他将手电固定在第一辆和最後一辆马车的车顶,自己乘坐的马车在中间位置,便也让绑了一个。
这样等一会三个灯都亮起来,整个队伍就能看得清路了。
暗卫领命退下,一句多馀的话都不会多问。
暗卫身形缥缈,但蹲在车顶这麽明显的事,还是被一些军士发现了。
但他们知道那是楚九辩的暗卫,便只以为对方可能是在核验银粮数量对不对,便没当回事。
他们眼下真正在意的事,其实是这麽晚赶路实在不便,也实在遭罪。
“昨日还能在驿馆歇歇脚,勉强睡上一会,如今倒好,竟要咱们连夜赶路,也不知道楚大人是怎麽想的。”
“可不是。便是明日晚些出发,也能在夜里到了河西郡,眼下如此急着作甚?”
“倒是可以理解大人心急,只是雨这般大,路上全是泥泞根本不好走。白日里还好些,如今夜里连路都看不清,怕是走两步就要陷泥里。”
“咱们不若去找大人说说,大不了明日再早些出发,也免得走夜路。”
那些文官们心中也是差不多想法,只是他们都瞧见了晁顺今日的反应。
对方身为户部郎中,是他们这些官员中品阶最高的了,此前他对楚九辩就是恭恭敬敬,如今病了一场,更好似多了点敬畏。
方才楚九辩说要连夜赶路,对方便是第一个响应的,还到处指挥人做事,要多殷勤有多殷勤,一点看不出还发过一次高热。
衆人猜测是楚九辩的药太好用,所以晁顺好得快,对给他药的楚九辩也多了感激。
只是也有人提及了他的另一重身份——仙人。
觉得是楚九辩给了晁顺仙药,对方感受到了仙力,这才更加敬畏。
不过有这般想法倒不多,毕竟此前他们这些小官也没机会接触楚九辩,便是京中传的沸沸扬扬的那些“神迹”,他们也都是道听途说,半真半假。
甚至有那自诩聪慧的,瞧着楚九辩与衆人同吃同住,除了头发之外也没什麽特别,便只觉得传言有误,这楚太傅明明就是个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