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TxT > 第34章 七夕邀约(第3页)

第34章 七夕邀约(第3页)

楚九辩瞧着最新送来的折子,不痛不痒全篇废话的折子他都只画了个圈就完事,也不用再往宫里送了。

总归送入宫里也是他来批,不若在这批完。

当然除了那些没用的请安折子之外,也有言之有物,或者目的明确的。

就比如眼下这个。

河西郡郡守吕袁上奏,说此次修建堤坝一事完美竣工,百姓们都很感念陛下和剑南王。

而後又是大夸特夸了一阵剑南王的功绩,紧接着便是给他自己表功,再之後又夸赞了一些在修筑工事中表现好的下官。

他一共提了三位下官,应该都是他想要提携的後辈。

其中郡丞周伯山为此次修建工事的督办人,整个工程都是他陪着剑南王一起办下来,功劳其实比吕袁还大,而吕袁也没有抢工,好似是真心想将此人捧上来。

楚九辩知道为什麽会这样,因为这位周伯山的妻家姓萧。

估计他就是萧家某个旁支的女婿,想借着此次剑南王的势挣个功绩。

除了周伯山外,吕袁又提及了两人,分别是负责建坝材料和後勤的仓曹掾孙昌,和负责征调民夫的户曹掾孟田。

此二人官职太小,楚九辩只知道这两人一个来自陕西与河南交界处的黎乡郡,一个便是河西郡当地人,都是走了此前那位吏部侍郎赵谦和的售官途径,买来的官职。

想必能让吕袁为他们说好话,定是因为他们孝敬的多,或者也已经投靠了对方。

不过便是真的投靠了自己的上官,也情有可原。

大宁朝官制不像科举体系下的官员制度,没有三年一调任之说,也没有不得在自己的家乡为官的说法,很多地方官员其实都是就近在自己的老家,或者较近的州府任官。

且除了升职或者贬黜之外,很多官员这一待便是一辈子。

因为此时的宗族观念太强,若是外地的官去了地方,反而压不住本地的宗族势力,所以大宁此前的皇帝,便索性就让他们自己人管自己人。

可这般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地方势力与地方官员抱团,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便很弱。

楚九辩叹了口气。

所以还是要科举啊。

而且看情况是要文举武举一起办,到时候派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们去地方的时候,还要再同时派个武官过去保护,否则针对当地的势力和宗族,也确实有些为难人了。

或者不用武举,直接就让秦枭拨了自己手下的军士们随着文官去地方,这样秦枭也就多了能控制地方的手段。

只是,这样做的前提是楚九辩能和秦枭一直合作下去。

如果後期他们真的要站到对立面,那地方上这些武官对楚九辩来说就是最大的隐患。

楚九辩合上折子,并另外两个重要些的折子一并握在手里,出了吏部。

越是接触大宁这些事,他越发现情况比自己之前预想的要复杂的多。

他想要利用科举出来的官员管控地方的想法,也有些天真了。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

所以说到底,他想要辅佐百里鸿把大宁变成理想中的盛世,最好是能和秦枭长久地合作下去。

可秦枭是大反派,後期注定要与百里鸿为敌,那他到时候又该如何自处?

算了,先走一步看一步,至少如今他与秦枭的目标是一样的。

世家,藩王,这些毒瘤和蛀虫已经将大宁啃的体无完肤,必须一个一个全部剜下去,这样才能长出新的骨肉来。

软轿稳稳朝皇宫而去。

皇宫养心殿内,秦枭也拿到了秦朝阳给他传来的最新消息。

湖广距离京城横跨两地,便是快马加鞭,也要走上七丶八日。

可秦朝阳的信儿却每三日就能送来一回,这自是因为他们用来传信的信使,都是秦家世代培养出来的轻功高手,快速行进的时候,比快马还要迅速。

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不过秦枭手下别的不多,就是武夫足够多,便是半日换上一人,也完全没问题。

秦枭展开密信。

三日前秦朝阳已经来过一次信,说了最初到地方的所见所闻。

秦朝阳带了五十多位顶尖高手到了湖广,而後就分了几人分别去受灾的各省,留在湖广的人则全部化作灾民,混进了不同郡县的灾民队伍中。

灾民已经到了要吃树皮果腹的地步,便是湖广王再是舍不得,为了不逼反百姓,也只能开仓放粮。

只是地方上的官员们与湖广王简直一个样,天天对着灾民们哭穷,每日施粥的数量就恰恰好保证了百姓们饿不死,但又没力气反抗,完全就是吊着一口气。

且灾民中也已经有了些引导性的言论,比如天地不仁是上官无德。

又言天子得位不正,外戚当权,这才引得天谴,使百姓们颗粒无收等等。

民怨已经慢慢滋生,甚至湖广之地的一些文士儒生,已经写了些隐晦的诗词文章,说什麽“野雀占栖金凤巢,藤枝绕顶窃春阳”之类大逆不道之言。

竟然直接将皇帝和秦枭说成了窃取皇位,为秦家谋福利的小人。

可百里鸿的太子诏书是千真万确的,上面是英宗的字,也盖着他的大印,除了没来得及行册封礼之外,百里鸿实际上已经是皇太子。

父死子继,他上位本就是应当应分的。

秦枫那样聪明的人,既然决定了赴死,自是会为儿子准备好一切。

秦朝阳听了百姓们这些言论,便令手下人暗暗传出另外的消息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