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TxT > 第80章 陆尧赴宴(第1页)

第80章 陆尧赴宴(第1页)

第80章陆尧赴宴

百里鸿在西市锦绣坊中的两大産业,一是售卖过冰块丶火折子和细盐等物品的百宝居,另一个便是位于锦绣坊入口处的天元楼。

年後,楚九辩和秦枭就命人把天元楼重新好好打扫了一遍,只为迎接陆续入京的学子,给他们落脚用。

为了给他们最好的体验,楼内一百间上房,一百间普通客房,都收整得干干净净,被褥都是新换的,上房中的桌椅门窗更都装了新的。

大厅中的桌椅也都铺了新的桌布和软垫,本就干净的後厨更是洁净非常。

收整好一切,秦枭又派了宫中以钟嬷嬷为首的十几位御膳房大厨,来此处掌勺。

再有秦朝阳,被临时任命为“科考总事”,配合着礼部尚书王致远一起,处理楼中一切事宜。

楚九辩又叫百里鸿亲自写了“青云楼”三个字,做成了刻金牌匾,换下了此前的“天元楼”招牌。

从成宗,到英宗,都给这楼改过名,所以百里鸿改了也没人说什麽。

不过这“青云”二字,有心人都知道是什麽意思,自然是对那些入京学子们的殷切期盼,希望他们“青云直上”。

只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何楚九辩和秦枭要选择把学子们安排在这般热闹的地段。

按理说,锦绣坊中往来熙攘,人声嘈杂,很不利于这些学子备考。

但楚九辩这麽做,自然是有意为之。

殿试分两轮,一轮是考验专业技能。

一共七门科目,经义学子要针对特定问题,现场写一篇策论,算学学子要回答楚九辩设置的几道问题等等,全是对专业技能的考核。

第二轮,便是楚九辩与百里鸿还有秦枭三人,准备好的十道题目,需要学子们口头回答。

不过不会每个人都问全部问题,只每人问其中一道或两道即可。

而这些问题,包括对学子们的专业技能考核,都需要从大宁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学子们对大宁上下都有所了解。

学子们大多来自郡城与更小的镇子村子,看过普通百姓,甚至那些贫民的生活,对此深有体会。

而在来京城考试的这一路上,他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刺杀,见过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见过一朝登科周围人的恭维或刁难,见过人心冷暖,心境与最初的时候早就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自然也不同。

但这不够。

楚九辩还要让他们住在京城最繁华的闹市区,看灯红酒绿,看权贵奢靡,看这大宁上下的差距。

他不会控制这些学子们在京中这些时日的动向,是参加文会认识京中大儒名仕,还是赴宴达官显贵,感受吹捧与招揽的飘然,都随他们的意。

浮华盛京,一定会叫这些学子们迷了眼。

可若在这般情况下,他们仍然能稳住心境,甚至能从中悟出更多深刻的东西,那便是楚九辩将来一定要重点培养的人。

而他也有自信,这些已经拿到国子监通行证的学子们,都不是普通人。

他们一定会在奉天殿的大殿之上,在百官与藩王们的注视下,交出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向这些权贵,向全天下人,亮出国子监学子的锋芒。

如此,扬名立万。

便能早日登科入仕。

他的用意并不难猜,可这些素来眼高于顶的世家贵族,如何也瞧不上这些地方上来的,原本都寂寂无名的学子。

因而对于楚九辩为何将他们安排到此处,也只略略思索,觉得或许对方只是想给这些学子们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而後便也不再多想。

不过他们还是对其中某些学子有点兴趣。

比如早就声名在外的两位大儒——谈济与严晋升。

登科的学子中只有两位大儒,并不是因为其他大儒都没有文化考不上,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大儒都已经归了世家,又或者不屑于参加什麽科考。

且他们早就声名远扬,手下门生也不少,若是参加科考,能登科还好,但若是不能,那才是真的丢人。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

没有人给这些文人士子排过名次,但科举却是一张会被全天下人知晓的巨大排行榜。

那些骄傲自矜的文人,自然不愿自己屈居人下。

为此,他们直接便不参加了。

此前名次出来,谈济与严晋升在经义科目中谁都没能拿下第一,反倒被名不见经传的陆尧,以及身为女子的谈雨竹压着,许多人都明里暗里嘲讽过这二人。

但他们谁都不在意,依旧乐呵呵。

谁让他们一个的女儿拿了经义第二,一个的儿子拿了工科第一呢?

孩子们有出息,比他们自己有出息还要长脸。

话说回来,这二人虽也受了不少嘲讽,但他们身份地位摆在那,自然还是有很多势力想要招揽。

像是四大世家中,萧家与王家都更有些文学底蕴,因而他们的橄榄枝早早就伸了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