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蜀道之难(四)“这两年,朕越发觉得……
杜有金意外身亡的消息很快传到李家。李时槐听闻後不由心惊,又得知官府已经介入时,他只恐闹大了要查出来什麽,即刻命人先去将杜有金手里的货悉数烧毁。
随後仍是不放心,又吩咐夫人程氏:“可修书一封与程兄,问问雅州那边是否稳妥。若是有什麽隐患纰漏,也好及时另作安排。”
正当李时槐思虑是否要私下与衙门打声招呼,将此案尽快了结时,忽然有下人在外头通报,说信王殿下微服来访,急着见他商讨要事。
李时槐大抵能猜到信王的来意,一边思忖着一边往前厅走。没走几步,半路就撞见信王已急不可耐地来寻他。李时槐只得匆忙一揖,踅步引信王回书房。
“舅舅可听说了昨晚上灯市口碎云楼的事?”信王开门见山。
李时槐点头说知道,替他斟了茶,方坐下将自己目前所得悉的形势一一摊开分析。也是为了使信王暂且定下心,不至于自乱阵脚。
“天热,殿下稍安勿躁。”李时槐目光望虚虚一擡,手底慢慢摩挲着紫檀椅的扶手,咳嗽了声,缓声说:“我们对太子的情况一无所知,不能轻举妄动。”
“石喜肯定是不能留了。”
“不能留的,又何止一个石喜。东宫我们暂时插不进去手,这时候做什麽反倒容易暴露。只能先将宫外收拾妥当,太子就算有疑心,找不到确凿证据也无用。”
“是了。杜有金已经死无对证,倒是马太监……若能趁此挑起东宫和东厂的争端,那可就精彩了。”信王眼底闪过幽光,不由有些跃跃欲试。
话谈到这里两人显现出分歧。信王因刚有了主意,一时未能深思,端起茶盅轻呷一口,说道:“的确有可能。不过京城距蜀地十万八千里,即便要查,恐怕也要费好些时间。”
李时槐知道信王的关注点还在那批蒙顶甘露上,心中暗叹一声。他忧心的是这段时日川南叛乱一事,其中牵涉人员本就又多又杂,若被东宫察觉出错漏,恐怕才要坏了大计。
“这些也都只是做预防,究竟什麽状况,我们也不能尽知。”李时槐端起茶盅,复又搁下,沉着声音道:“如今陛下常居西苑,虽看着远离政务,实则朝廷的事都逃不过陛下的眼,定论通常只在圣意而已。然陛下终日不朝,耳目虽广,究竟难免偏听则暗。”
信王喟道:“御前能说上话的只有那几个太监,都被兰怀恩压制着。我们安插进去的人,暂时又不好锋芒太露。我本属意锦衣卫,可邱淙为人耿介古板,油盐不进。”
李时槐抚须接话:“太子也盯上了锦衣卫,甚至欲促成沈丶张两家联姻,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一旦川南事发,四川巡抚沈岳难逃干系,其子更不足道,位列宫官也不过徒有虚名而已。”
信王听他说得这样明白,只有无声点头。堂外骄阳已经退去,暮色降临前的最後一股焦热夹杂在晚风里悄然流逝,他不觉间行至窗前,定定立着。
。
信王回到王府时,天已经彻底暗下来,他刚坐下端起茶盏,忽想起什麽事,噌地一下站起来,扬手就要唤人。嘴张了一半,意识到时辰晚了,叹口气复又坐下。
身边随侍的宦官周则也没反应过来,忙问:“殿下是有吩咐吗?”
信王摆手:“宫门已经落锁,不必了。”
信王妃听闻信王此刻回府,匆匆赶来前厅。她今日进宫去乾西探望了幽禁中的庶人李氏,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皇贵妃,现在的境遇很是落魄。且不提荒凉的居所和短缺的衣食,信王妃进去拜见时,李氏已经认不得她了。
“母妃本就有眼疾,又一直被幽禁着得不到医治,如今竟全然看不见了。”王妃想起李氏眼睛上干涸发黑的血渍,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信王惊问:“怎会得不到医治?不是托付过一位姚太医,叫照看着母妃麽?”
“衣食短缺?就算宫人好歹都能饱暖不愁呢。府中不是也常送东西进去吗?莫非宫中有人存心克扣母妃的份例?”
“殿下,这些哪里用得着存心?”王妃终于忍不住哽咽,“宫中向来拜高踩低,母妃一朝失势,下面的人自然见风使舵。陛下搬离大内後,後宫之事都由宁妃与静妃掌管,她们对母妃的态度可想而知。府中即便送的东西再多,终究不能时时处处都顾及。妾今日去,也叫人传了太医替母妃诊脉,太医说母妃,几乎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信王双目通红,咬牙落泪:“母妃在父皇身边侍奉多年,为父皇生儿育女丶打理六宫,劳心劳力,如今竟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狠狠一拳锤在案上,“砰”的一声将王妃吓得不轻,她忙扶住信王,却只劝得出息怒二字。信王抿着唇,脸色发青。
他知道父皇已经不看重母妃了,这麽久过去,指不定残馀的那点子怜惜也荡然无存了。皇帝的凉薄他是清楚的。而舅舅李时槐,更不会把宫里头的废妃妹妹放在眼里。
母妃能靠的只有他这个儿子。他知道要想彻底救母妃出苦海,只有那一条路。
房间中静得如一潭死水。信王负手踱步,踌躇不决,末了只说:“明日,明日本王就去西苑,求父皇允我将母妃接进王府照顾。”
“殿下将堂儿也带去吧。”
信王颔首,目光一顿,转过头问:“我听说卫氏前些日子病了,如今可痊愈了?”
“卫妹妹只是小恙,早就无碍了。”信王妃垂下眼,心领神会:“今晚就让妹妹服侍殿下吧。”
。
刚过晌午,十数名官员已顶着烈日陆续到达西苑的仁寿宫。半个时辰前,御前的太监传旨,召诸位廷臣前来议事。然而待衆人着急忙慌赶来,却被内侍告知皇帝小憩未醒,请他们先到偏殿暂侯。
首辅杨仞伸手揩了把脸上的汗,无不担忧地回头望了一眼殿内。
今年入夏以来,皇帝就没有回过大内,更不必提御门视朝。奏章倒是时常送往西苑,但皇帝看不看丶看了多少得另说。而杨仞奉召面圣,有时也会遇到皇帝突然临场变卦不得面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