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太子妃他只想搞钱by小仙儿 > 第96章 十 (第2页)

第96章 十 (第2页)

她的斐儿那麽乖。

病重时,喉咙咳哑了,虚弱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喝药也是喝一半吐一半,强忍着苦,生怕她担心。她心疼极了,忍不住掉眼泪,斐儿就伸出浮肿的小手去擦她脸颊上的泪,连一声娘都叫不出来。

“母亲知道你不愿意和晏朝争,那咱就不争了,什麽储君丶什麽皇位丶什麽曹家,母亲都不在乎了……只要你醒过来……”

夜深人静,殿内殿外无数盏灯光空荡荡地亮着,绚烂而冷淡。

殿门外站着司礼监的宦官,葬礼一应事宜已悄悄开始紧急准备。依兰怀恩的意思,今晚不能闹出来大动静,衆人便只盯着孙氏不发疯便罢了。

眼下这个关头,衆人唏嘘长乐郡王年少夭折之馀,更担心皇帝知晓後悲伤过度,恐圣体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刺激。

翌日,皇帝惊闻长乐郡王薨逝的噩耗,一时间哀恸欲绝,急火攻心之际,又强撑着精神大发雷霆。

两名负责为长乐郡王诊治的太医被当场赐死,昭阳殿服侍的不少宫人以侍主不力失职被处置问罪,连司礼监都受到了皇帝的斥责。待查证清楚,或许还将牵连更多人,一时间宫内人人自危。

皇帝悲愤交加,心力交瘁,甚至于前线的捷报传来时,他也漠不关心。至于太子受伤一事,自然是无暇理会。

或许于皇帝而言,只要太子无性命之忧都是小事,又或许皇帝从头至尾就是想逐她出京城,始终对钦天监之言耿耿于怀。

兰怀恩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皇帝赶了出去,他脸色冷如寒霜,吩咐人去传了太医来守着,自己一路径直奔往内阁。

同几位阁老提议,即刻召太子回京。

这是内阁与司礼监鲜有的一次意见完全一致,所有人都毫无异议。

且太医院已经透露了一些消息出来:皇帝本就重病难愈,又多番受惊致使精气耗损,恐捱不过这个冬天了。

长乐郡王乃昭怀太子之子,又是皇帝最宠爱的孙儿。眼下皇帝虽然病重,却不肯因自己委屈了孙儿的死後丧仪。

除却命令礼部丶宗人府以及司礼监好生操办长乐郡王丧礼外,更是亲自下旨,欲追封长乐郡王为太孙,丧仪从太孙规制。

朝臣自然有人反对。然而第一个站出来的,却是长乐郡王之母,昭怀太子妃孙氏。

她形容憔悴,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去见皇帝:“……斐儿向来不喜欢奢靡,又明理懂事,不是他的他不会沾染分毫,死後追封不过是虚名而已,强加在斐儿身上,未必合他的意。更何况,因此再教後人议论,斐儿连身後名都保不住。”

皇帝眼底似有泪意,却一言不发。

“昭怀太子当年便做过太孙,”一提到昭怀太子,孙氏愈加哀伤,忍不住哽咽一声,“陛下您分明知道他这条路走得有多难,又如何忍心将这追封到斐儿身上?殿下临终前曾言,希望斐儿一生安乐无忧,儿臣总得护斐儿最後一程,所以坚决不愿意他为太孙。”

她当初怎麽想的呢。

她同曹家周密筹谋过,除掉晏朝,直接拥护斐儿登基为帝。太子和太孙这条路都太过艰险,她怨恨极了东宫这个地方。

皇帝没责怪她的言辞态度,只张了张嘴作罢。追封一事再不坚持,但下旨令长乐郡王葬在昭怀太子陵东侧。

小殓次日的大殓,孙氏哭得天昏地暗。

昭阳殿内外的素白灯笼在寒风里剧烈地颤晃,天气干冷得连场雪也不落,同昭怀太子薨逝那一年极其相似。

皇帝病得起不来床,伸长了脖子向外看,却只仿佛听到一些隐隐约约的动静。

他断断续续地轻吟:“……莫□□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皇帝突然悲从中来:“斐儿,你不会再给皇祖父背《北风》了,是吗?”

兰怀恩整日往返于御前和内阁之间,一边盯紧了宫中的动静,一边盼望着晏朝能尽快回朝。

除却京城局势有变外,他更担心晏朝的伤。边境本就比京城苦寒,她再训练有素心性坚毅,也终究比旁人艰难些。

程泰暗中盯着各朝臣,忽有一日来禀:“督公,曹阁老曾数次求见昭阳殿孙娘娘,俱不得见。这两日,曹阁老开始频繁出入兴济伯府和永嘉公主府。”

兰怀恩目色微深,指尖一敲桌面,轻问:“可查清了是为的什麽?”

曹楹从前与孙氏暗中勾结,是为了扶晏斐上位。眼下多年经营突然毁于一旦,他此举必有反常。

程泰低头:“曹阁老进府後行踪难以捉摸,即便是议事想必也是秘密进行,属下还正在查。”

兰怀恩颔首,不再言语。

自长乐郡王薨逝,不断有宫人在夜晚经过昭阳殿时,看见殿中隐约闪过几抹阴森的幽蓝之色,又恰值昭阳殿的小主子离世,不免有胆小的宫人开始疑神疑鬼,胡乱猜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