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槐底村老照片 > 第99章 朱门染血案铁腕断沉冤(第1页)

第99章 朱门染血案铁腕断沉冤(第1页)

暮春的雨,淅淅沥沥打在江南的青石板上,却洗不净乌镇那桩惨案留下的血腥气。镇西的破庙里,三具尸体并排躺着——佃农周老实被打断了肋骨,他的女儿春燕衣衫不整地蜷缩着,喉咙上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最小的儿子狗蛋则被活活闷死在水缸里。

消息像长了翅膀,顺着刚通不久的电话线传到京城,震惊了整个朝堂。“朗朗乾坤,竟有如此丧尽天良之事!”万历皇帝将奏折拍在案上,龙颜震怒,“查!给朕彻查!朕倒要看看,是谁敢在大明的土地上,如此无法无天!”

苏砚秋站在阶下,脸色凝重如铁。他刚收到乌镇百姓通过电话传来的哭诉:凶嫌直指镇上的地主赵万财——此人仗着有个在吏部当主事的侄子,在乌镇横行霸道,强占良田,欺凌佃户,周老实一家正是因为不愿将女儿春燕送给赵万财做妾,才惨遭灭门。

“陛下,臣请旨,亲自去乌镇查案。”苏砚秋的声音低沉却坚定,“此案若不查个水落石出,何以安民心?何以正国法?”

皇帝点头:“准!给你尚方宝剑,凡阻挠查案者,先斩后奏!”

三日后,苏砚秋带着刑部的精干捕快,坐着火车抵达乌镇。刚下站台,就见一群百姓跪在雨里,举着写有“求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的木牌,为的老汉哭得老泪纵横:“苏相,您可得为周老实一家报仇啊!那赵万财,连三岁的娃都不放过啊!”

苏砚秋扶起老汉,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镇上的百姓眼神里既有期盼,也有畏惧,不少人偷偷往镇东头的赵府瞟——那座青砖高墙的宅院,此刻正挂着红灯笼,仿佛什么事都没生过。

“赵万财何在?”苏砚秋沉声问道。

捕快回报:“赵万财称病不出,府里家丁荷枪实弹,说要‘保护家主’。”

“带本官去现场。”苏砚秋没再理会赵府,转身走向破庙。庙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周老实的尸体旁,散落着几枚带泥的马蹄铁——与赵府马厩里的马蹄铁样式一模一样;春燕的指甲缝里,留着几缕棕色的丝线,正是赵万财常穿的绸缎衣料;水缸边缘的泥地上,有个模糊的鞋印,尺寸与赵府管家的靴子完全吻合。

“传讯赵府上下,所有人都要问话。”苏砚秋指着那些证物,对捕快道,“尤其是赵万财的贴身管家、马夫,还有事当晚值夜的家丁。”

然而,赵府的人要么推说不知,要么一口咬定赵万财当晚在府中宴客,有“众多证人”。更令人气愤的是,乌镇的里正(镇长)竟拿出一份“证词”,说周老实一家是“得罪了江湖匪盗”,与赵府无关。

“这证词,是你自愿写的?”苏砚秋盯着里正,目光如刀。里正浑身一颤,眼神躲闪:“是……是实情……”

苏砚秋没再追问,转而让人去查赵府的账册。通过电话联系县衙,调来了近三年乌镇的土地买卖记录——上面显示,周老实家的三亩良田,上个月被赵万财以“欠租”为名强占,周老实去县衙告过状,却被打了出来。

“还有,”刑部捕快附耳低语,“我们查到,赵万财的侄子赵主事,昨晚给乌镇驿站过电报,让他们‘妥善处理’此案。”

证据链渐渐清晰。苏砚秋让人将里正带到破庙,指着周老实的尸体:“你再看看,这家人是怎么死的。你若不说实话,他们的冤魂,夜里会去找你。”

里正看着尸体旁狗蛋的小鞋,终于崩溃了,哭喊着招供:“是赵万财!他看上了春燕,周老实不从,他就带着管家、马夫闯进去……我、我是被他逼着写假证词的啊!”

案情大白,苏砚秋当即下令:“查封赵府,捉拿赵万财及其同党!”

赵府的家丁还想反抗,苏砚秋亮出尚方宝剑:“抗法者,斩!”冰冷的剑光让家丁们瞬间溃散,捕快们冲入内院,在床底搜出了吓得瑟瑟抖的赵万财。

审讯室里,赵万财起初还想狡辩,直到苏砚秋将马蹄铁、丝线、鞋印等证物一一摆在他面前,又请来当晚被他胁迫宴客的“证人”对质,他才瘫软在地,交代了全部罪行。

“你可知罪?”苏砚秋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我……我有侄子在吏部……”赵万财还想搬出靠山。

“国法面前,无人能徇私。”苏砚秋起身,“你的侄子赵主事,已被刑部拿下,等候落。”

消息传出,乌镇百姓奔走相告,家家户户门前挂起红灯笼,不是为了喜庆,是为了照亮周老实一家的冤魂回家的路。苏砚秋亲自为三具尸体净身入殓,对着棺木三鞠躬:“是朝廷管束不力,让你们受苦了。今日,定还你们一个公道。”

半月后,圣旨下达:赵万财及其同党(管家、马夫)斩立决;赵主事包庇纵容,革职查办,流放三千里;乌镇里正杖责四十,永不录用。同时,朝廷颁布《佃户保护法》,严禁地主强占民女、巧取豪夺,规定佃农与地主纠纷,可直接上告刑部,各地官府不得推诿。

苏砚秋离开乌镇时,百姓们跪在路边,捧着刚蒸好的米糕,要他带上。“苏相,您是百姓的青天啊!”老汉哽咽着说。

苏砚秋接过米糕,望着远处的稻田,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他知道,此案只是冰山一角,各地仍有豪强劣绅欺压百姓。“这天下的公道,不是靠一桩案子就能立住的。”他对身边的捕快道,“要让律法像这电话线一样,通到每个村镇,让百姓知道,无论谁作恶,都逃不过制裁。”

火车驶离乌镇,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新插的秧苗上,泛着勃勃生机。苏砚秋看着手中的《佃户保护法》抄本,在扉页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等事,绝不可再见于大明。”

他知道,守护这太平,不仅要靠枪炮与格致,更要靠铁面无私的律法,靠为百姓撑腰的底气——唯有如此,方能让每一个像周老实这样的寻常百姓,都能在大明的土地上,安稳地活着。

喜欢槐下田舍请大家收藏:dududu槐下田舍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