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风餐露宿,第三日黄昏时两辆满载的马车终于驶回了清河县南门外。
远远望去,那排原本破败不堪的废弃驿站,已然焕然一新。
残破的屋顶被修补整齐,漏风的墙壁用新泥抹平,坑洼的地面也夯实平整。原先定做的五十套模具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仓库位置。
尤其显眼的是,一块红绸包裹的牌匾已经高挂在驿站中间位置。
院内新盘起了两个宽大的灶台,以及一个按照武大郎要求砌造的、造型有些奇特的砖石烤炉,虽然还未完全干透,但已初具规模,透出一股崭新的生气。
五个工匠正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见到马车回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武大官人回来了!”
有工匠喊道。
武大郎跳下马车,看着眼前景象,心中甚慰。
这些工匠手脚麻利,活儿也做得扎实,三天期限,果然按时完成,还帮忙打扫了一番。
“各位师傅辛苦了!活儿做得漂亮!”
武大郎朗声赞道,随即拍了拍车上的麻袋。
“好东西也拉回来了!上等的精白面粉!来,大伙儿搭把手,先把这些宝贝卸下来,存到那间最大的屋子里去!”
工匠们见主家满意,也都高兴,又听说拉来了好面粉,纷纷上前帮忙。
那四个惊魂未定的衙役此刻也定下神来,想着武大郎的救命之恩和一路的威风,也主动上前搭手。
一时间,驿站门口热闹非凡,扛包的扛包,搬运的搬运,很快便将两马车面粉妥善地搬入了临时充作仓库的房间里。
卸完货,武大郎先走到那四名衙役面前,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四贯铜钱,每人塞了一贯。
他笑容诚恳:
“这一趟,有劳四位兄弟了。路上受了惊吓,这点小意思,给兄弟们压压惊,买碗酒喝。”
一贯钱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他们大半月的俸银!
四个衙役又惊又喜,原本那点后怕和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只觉得这武大郎不但本事大,为人更是豪爽仗义!纷纷抱拳行礼:
“多谢武大官人!官人太客气了!以后但有差遣,尽管吩咐!”
四人还要回衙门交差,便赶着马车走了。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衙役,武大郎又转向那群满身灰泥的工匠。
他提高声音道:
“各位师傅,这几天辛苦大家了!活儿干得好,我武大都看在眼里!走,都别急着回家,咱们说好的‘狮子楼’,我请客!好好喝一顿,算是我武大谢谢诸位!”
工匠们一听,更是喜出望外!
没想到这武大郎还说话算话,狮子楼可是清河县数得着的好酒楼,他们这些手艺人平日哪里舍得去?主家不仅给工钱爽快,还如此大方请客,真是难得的好东家!
几人顿时欢声雷动,簇拥着武大郎,浩浩荡荡朝着狮子楼走去。
狮子楼里,武大郎包下了一个大间,好酒好菜点了一大桌。
工匠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几杯酒下肚,见武大郎毫无架子,说话又实在,便都放开了,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武大郎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举杯起身,众人渐渐安静下来。
“各位师傅,”武大郎目光扫过众人。
“驿站能有今天这新模样,全靠大家出力。我武大感激不尽。这工坊,眼看就要开张了,以后做点心的活儿,少不了。光是咱们大老爷们,有些细活儿恐怕还忙不过来。”
他顿了顿。
看到工匠们都认真听着,才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