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闻香识君子百度百科 > 琼林宴(第2页)

琼林宴(第2页)

皇上笑笑,极为满意:“看来本届进士都谦虚有礼,甚好。”

皇上鲜少笑,此次眼角上扬,嘴角微动已是龙颜大约。衆人见状都言举杯共庆。

虽都瞧见状元郎手中那醒目的手杖,却无人敢在此处蠢到去质疑圣意。何况此人又得太傅青眼,想来是官运亨通了。

皇上放下酒杯:“闻状元,太傅既欣赏你的字,朕便想起你在此次问策上的应答。太傅也遗憾并未参于阅卷,你便说于太傅听听。”

太傅眼睛一亮,知皇上是看了卷子意犹未尽,假借他的名义还想同闻君安辩上几轮。他俏皮地道:“得皇上恩典,老臣何时能有此殊荣啊?”

“是太傅过谦了。”

一言一语之间足见二人的亲昵。

“那劳烦闻状元开口,今日不必长篇累牍,简单些即可。”

“是,那臣便长话短说。”闻君安一顿,朗声道,“此次策问之题乃是天下大计何以定?臣以为,既是天下大计,必不能急于求成,想长远安定需徐徐图之。《大学》有云:治国平天下。臣以为,必以民为本,因无民则无国。故而应安民先丶强兵後丶再纳贤。”

“使民安乐,方能安国天下;兵强从而攘外安社稷,纳贤取才,方能治国家。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大周自皇太祖始南征北战无往不胜,强兵无需多言。我朝精兵强将重多,若遇外敌来犯必不可惧。”

“纳贤之策更不必多说,自皇太祖始至今,皇上亲临大明宫,又任亲自阅卷,纳贤之策一以贯之。”闻君安说着,目光越发坚定,“故臣想,这重中之重便是在安民之策上。”

“农业是国本,以农立国,吃饱穿暖便是衆民所望。若是能多耕种,多收获,减赋税丶轻民怨,便能使民安乐。”说到这儿他轻笑一声,“更别说养兵丶练兵都离不开粮草,就连在座各位都得买粮吃粮。”

皇上摆手让他停下。

“闻状元朕看你不仅是此次策问,连会试都提到了农业二字。”皇上凝神问道,“想来你日後是更愿在农事上用心?”

此言一出,衆臣心中一震。这几乎是在问他想去哪部任职。

农事最高不过是户部侍郎,在中央上任。其馀多为外放地方官员,品阶才得七品八品,已是小官,必得亲自下地。

许多书生参加科举的就是为了少徭役赋税丶避农事而苦读。曾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当朝户部侍郎打理财政是一绝,农业一事倒是生疏,这事是衆臣都知晓的。

这下衆人都深吸了口气。

闻君安淡然一笑:“若是能助皇上一臂之力,臣无谓官职高低。”

太傅挑眉:“诶——闻君安,老夫可知这农事光是嘴上说说可不行啊。”

“臣虽不如老农熟练,平日里也喜欢侍弄瓜果蔬菜,略有领悟。”他几乎是马上应答。“就像稻米种植,大家都知种之前要浸种,历来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若是能规定时辰,划分范围。”

“浸种过久是否有补救之法?如何补救?”说起农桑之事,闻君安侃侃而谈。“若能将此类问题装订成册,定下章程,必能减少每家每户産量的差异。”

“还有涡肥,采摘,皆为精细活。农户常言‘看天吃饭’,我言不然,古有大禹治水丶愚公移山,种地亦可人定胜天。”

他言辞恳切,衆人皆露出惊异之色。

“农户各有智慧,只是他们的口头传授只有家人愿意听取,若你能广集衆长,比对优劣,将最优解编篡成册,由各地司农指导,産量定能上来。”

“再者,农户们除了交粮税还需养家糊口。地方司农不仅懂得种植,治地,更要因地制宜,助农户富足,增收。须与当地县令县丞紧密协作,教会农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法。”

他慷慨陈词,衆人相视一笑,状元郎年轻,讨论起国政来竟有股子初生牛犊的锐气,倒是赤忱。

太傅捋了胡子赞道:“不错。”

皇上也满意地颔首。

随後又问询了探花和榜眼。

这探花毕绍颜长得很俊俏,与闻君安孤傲之貌不同。

见皇上起了兴致,太傅赶忙道:“皇上,老臣都快喝醉了,何时可赏歌舞,能品上一曲?”

“朕竟忘了,太傅除了喜爱书法,还喜聆乐。”说完,皇上朝内侍一扬下巴,内侍击掌,在外头久候的宫娥翩然而入。

殿外也很热闹,进士们大秀文章,吟诗作画,惹得皇上好奇,派人几度观望。

到了正午传膳之时,皇後娘娘竟也到场庆贺,期间更有甚者吟诗一首想要进献给皇上。

只不过皇後娘娘略坐坐就回了宫。

闻君安暗舒一口气。他朝着内侍作揖,说现下有要事要特禀皇上,让内侍通传一声。

内侍审视了他一眼,下意识地觉得不妥,并没有应允。

谁知闻君安作势要闯,惹得内侍直接掐紧他的手臂,低声警告道:“这位大人还未授官,行事之前需得三思,别连累了大家!”

“您放心,臣做事自有分寸。劳烦您通传一声,我自会表明来意,绝不牵连衆人。”

闻君安言毕,神色敦肃,内侍见他不肯让步,唯恐他冒出闯殿之事,不情不愿地入内禀报。皇上面露疑惑,但很快他点头准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