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影视编辑器起点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秀女(第2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秀女(第2页)

又经过几轮问答,最终选定八位秀女入宫。

苏宁特意下旨:“所有落选者赏银二十两,准其归家自行婚配。不得为难,不得延误。”

落选的秀女们感激涕零,纷纷叩谢皇恩。

当晚,苏宁握着赵灵儿的手,在坤宁宫的庭院中漫步。

秋月皎洁,洒下一地清辉。

“难为皇后如此费心。”苏宁轻抚赵灵儿的脸颊,“今日选的这几个秀女,确实都是知书达理的。朕答应你,无论后宫如何,你永远是朕的皇后,你腹中的孩儿,就是朕的嫡长子。”

赵灵儿依偎在夫君怀中,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有陛下这句话,臣妾就放心了。只盼这些妹妹入宫后,能好好侍奉陛下,为皇室开枝散叶。”

她知道,自己为大明江山、为皇室血脉尽到了责任。

而苏宁看着妻子恬静的侧脸,心中也更加坚定了要建立一个强大王朝的信念,为了所有他爱的人。

月色如水,静静地流淌在相拥的两人身上,仿佛为这份深宫中的真情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

……

天工元年秋,南京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金桂飘香中。

文渊阁内,七张黄花梨木交椅静静地摆放在殿中,在这个秋天成为了大明王朝最炙手可热的权柄象征。

虽然皇帝明上谕,内阁大学士仅为正五品,但“参预机务、票拟章奏”的职权,让所有明眼人都清楚,这七人将成为离皇权最近的核心。

朝野上下,暗流涌动。

夜,文华殿偏殿。

烛光摇曳,映照着三位重臣神色各异的脸。

吏部尚书张紞轻抚青瓷茶盏,盏中碧螺春的清香在室内氤氲。

他沉声道:“陛下设立内阁,意在分权制衡。这七席之位,需得老成持重之辈,方能稳定朝局。依老夫看,当选资历深厚、熟悉政务之臣。”

兵部侍郎铁铉冷哼一声,将茶盏重重放在案几上:“张天官此言差矣!如今北元残部犹在边关窥伺,内阁若无知兵之人,军国大事岂不成了纸上谈兵?届时若边关有失,谁来担这个责任?”

“二位大人息怒。”礼部尚书陈迪连忙打圆场,双手微压,“陛下锐意革新,这内阁人选,恐怕还要看对新政的态度。既要稳重,又要通晓时务,这才是选人之关键。”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三人立即噤声。

铁铉轻咳一声,转而提高音量:“今岁秋粮征收,河南道比往年快了半月,倒是个好消息。”

张紞会意,接口道:“正是,漕运畅通,也是社稷之福。”

待脚步声远去,三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却再也无人开口。

更深露重,齐泰府邸。

前兵部尚书齐泰的府邸今夜格外热闹。

虽然他在靖难之役中立场微妙,但深厚的资历和与淮西勋贵的联系,让他仍是内阁的有力竞争者。

书房内,烛火通明。

一位来自浙江的官员压低声音:“齐大人,下官已经联络了十三道监察御史,明日便联名上疏,举荐大人入阁。您在兵部多年,熟悉军务,正是内阁急需的人才。”

另一位武将打扮的人插话:“靖难四年,齐大人在兵部调度有方,这是有目共睹的。只是”

他欲言又止,斟酌着用词,“陛下似乎更青睐年轻官员,对新政热忱之人。”

齐泰捋着花白的长须,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障碍就是曾经与燕王过从甚密的历史。

“诸位好意,齐某心领。”良久,齐泰缓缓开口,“入阁与否,全在圣心独断。齐某只求为朝廷尽忠,不敢有非分之想。”

话虽如此,当客人们告辞后,齐泰却在书房中独坐至天明。

窗外,一轮残月挂在枝头,冷清如冰。

清晨,方孝孺书房。

翰林学士方孝孺正在教导几个年轻学子。

作为当世大儒,他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此刻书房内书香弥漫,却掩不住一丝紧张的气氛。

“老师,”一个弟子恭敬地问道,“听闻陛下欲召老师入阁,不知”

方孝孺摆手打断,神色淡然:“内阁之位,当以才德取之。尔等切记,为官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若一味钻营,便是失了本心。”

众弟子齐声应诺。

然而当太监送来皇帝询问《大明律》修订意见的密旨时,方孝孺还是屏退众人,仔细地写下三千言对策。

他知道,这是皇帝在考察他的政见。

“律法之要,在宽严相济”他运笔如飞,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午时,都察院值房。

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清正在与几位心腹御史商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