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抗战我有个军火库免费阅读 > 第1697章 焦土(第5页)

第1697章 焦土(第5页)

钢铁可以由冶炼中心来提供。

水泥可以让工厂去制造。

枕木、碎石这一类的东西,万岛也基本上可以满足,结果杨锋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一个小小的沥青给难住。

“咱们搞不到沥青吗?”

“万岛自己的沥青湖,其实产量不算低,只是咱们的消耗太惊人了,同时开启上百条公路的建设,这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面的话工作人员没有明说,但杨锋清楚,大概这里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败家,是过于急躁了。

可惜他们不知道,目前的窗口期是多么的宝贵,一旦战争结束、美俄由合作转为对峙,新的持续建立起来,万岛再想要展就难了。

偏偏这事没法向大家解释,那杨锋就只能选择自己来做这个固执的坏人了。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就不要说其他的了。”

“可是……”

“立即扩大沥青湖的产量,提高沥青的采购价格,引导民间资本快建厂。”

“建厂也没有用,因为希望城现在压根就找不到工人呀?”

“……”

“根据户籍记录,希望城oo多万人口,闲置没工作的只有ooo多,很多o岁以上的老人还在上工,女工的比例也非常高,当然了,这是不包括孩子和学生的数据,想要人除非是……”

“先等等,这可是华裔的数据吧?”

“对呀?”

“那本地人那?”

“本地人……”

在场的工作人员一听,一个个的都是面面相觑。

在希望城这边,一说到户籍数据,习惯性的就是指华人,要不是杨锋突然提起,他们几乎都要把本地人给忘了。

毕竟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导致的大规模迁移,还有后期大量移民进入,并且军队、工人、官员群体也全都是华裔,这也不能够怪大家。

今时今日,本地人大多在种植园和集体农庄内生活,从事农业和渔业,尽管有很多人眼红华裔的生活,可是面对数量众多、实力强大的民兵,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坦白说,他们的生活比之前是富裕多了,要知道万岛公署的福利政策,都是一个标准、一视同仁的,无奈的是华裔的另一半福利,由红鲤基金会名义放的、以私人名义放的,那他们就彻底无缘了。

“大量向本地人招工,并且规定企业要给他们双倍工资。”

“双、双倍?”

“嗯,而且招工时必须说清楚,这个工作对身体的损害很大,必须是他们自愿加入,万一苏岛的本地人不够,那就向哇岛、向加岛、向全国招募工人。”

“啊?”

瞬间所有人都傻了。

因为按照杨锋的要求去执行,恐怕到时候不是工人太少,而是会瞬间就挤爆沥青湖。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工人都有双倍工资,还要提高沥青的采购价,这不就是在送钱吗?

至于这个工作苦累、危险、对健康不好,真正的穷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恐怕消息出去,立刻就会有无数人涌来。

“就这么去执行吧,我会负责准备好专项基金,绝对不能耽误了城市、公路的建设。”

“那好吧,我们立即就去安排。”

工作人员讪讪的坐下了,只怕用不了多久,苏岛的仓库内就会堆满消耗不掉的沥青。

可惜工作人员绝不会想到,这也不过是杨锋庞大计划中的一环。

杨锋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万岛华裔的比例,努力将其变成一个主体民族的国家,数年来他一直鼓励对内移民华裔,对外移民本地人,尽管是取得一些成绩,可度还是太慢。

特别是万岛建立之后,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只要是眼睛不瞎,都能看到生活在迅的改善,如此一来本地人也不愿意走了。

不过沥青这件小事却给了杨锋一个灵感。

早先万岛公署曾经出钱,赎买本地人手里的土地和产业,进而推进社会化的改造,现在他给本地工人双倍的工资,这就等于是在资助他们离开。

在一个使用汉字、讲普通话的国家内,他们是不会有归属感的,冷不丁给他们一笔钱,一笔足够去周围国家买房子买地的钱,那不是鼓励他们离开是什么?

要知道本地人可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概念。

即便真有那种顽固的,让他们在辛苦工作中多赚钱也没有错,反正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些钱也会在社会内部、不同行业间流动起来,反而是增加了万岛经济的活力。

喜欢抗战:我有个军火库请大家收藏:dududu抗战:我有个军火库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