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谢邀人在洪荒 > 第797章 这里曾经有人不信命(第2页)

第797章 这里曾经有人不信命(第2页)

“但现在,我们听见了。”

他将一个特制的声波射器连接到冰芯钻头上,启动开关。

嗡嗡嗡……

一串特殊的声波频率,从钻头上传出,缓缓地注入冰芯之中。

那是林小满团队的“光伏蜂巢”运行日志,被转换成了一种特殊的声波编码。

它将永远铭刻在冰层深处,等待着未来的倾听者。

当晚,挪威扬马延岛研究站,也传来了一条消息。

他们用相同的方式,将北极渔民的传统导航歌谣,刻入了永冻土之中。

并请求与张立诚团队交换存储坐标。

一场跨越半球的无声对话,悄然开启。

这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人类对未来的承诺。

在新西伯利亚的寒夜里,伊万·彼得罗夫教授正组织着他的学生,进行一场特殊的压力测试。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测试的是,在极寒环境下,用冻僵的手指,编写代码。”他搓着手,笑着说道。

学生们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个测试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手指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怎么可能完成代码编写?

但伊万教授却坚持让他们尝试。

他分给每个学生一副特制的低温手套,然后打开了一款名为“赤脚代码”的离线ide。

这是一款由中国工程师开的轻量级代码编辑器,可以在极端简陋的硬件环境下运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学生们戴着厚厚的手套,艰难地敲击着键盘,编写着一段基础的程序。

他们的手指冻得通红,甚至有些僵硬,但他们仍然坚持着。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测试结果令人惊讶。

手写ocr识别在低温手套操作下,仍然保持了的准确率!

这意味着,即使在极寒环境下,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手写的方式,进行代码输入。

伊万教授兴奋地将测试结果整理成报告,送给了“赤脚代码”的开者。

他没有申请专利,而是将优化建议反馈给了原开者,并在邮件的末尾,附上了一句话:

“你们忘了写一句欢迎语,我给你们加上了:你好,人类。”

几天后,这句话出现在了全球两万余台“赤脚代码”设备的启动界面上。

那是对所有使用者的问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祝愿。

在中国的某个职业技术学校里,白天正指导着他的学生,复现“五色标签体系”。

这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物料管理方法,用五种不同颜色的标签,对物料进行分类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

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学项目,却意外地现,隔壁汽修班也在使用类似的方法管理工具。

他主动登门交流,现两个专业在物料管理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

于是,他提议两个专业联合开设一门名为“跨工种防错设计”的选修课。

这个提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期末展示会上,一组学生用废弃的霓虹灯管,改造了车间警示系统。

他们将灯管连接到车间的各种设备上,灯光的颜色随着设备的状态而变化。

当设备正常运行时,灯光是绿色的;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灯光会变成红色并闪烁。

整个车间灯光流转,宛如一场工业交响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