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嫁给病弱太女A后笔趣阁最新更新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趁着午时天气热,大路小道上都鲜少人烟,元祯等人休息片刻就计划上路,又拿出银钱向刘芷购买干粮与水。

刘芷不肯收,推拒得十分诚恳:“若无贵人们杀了个出其不意,我这点人马还不知要力战到什么时候。”

她命人将酒食撤下后送给受了伤的部曲,又让人重新拿出庄园出产的米粟,装了两袋子给元祯绑到车上,“陈留去长安还有三日的路程,这些粟米足够贵人们吃到长安。”

元祯不善与人客套,见刘芷一再推拒苟柔手中的钱囊,便道:“既然司马不收,那我们就把银子送给为坞堡受伤的部曲吧,请司马代我们转交。”

她进堡后看到不少因昨夜受伤而发烧的部曲,坞堡缺医少药,照看的人只能用湿布给他们的额头降温。

部曲得不到及时医治,不仅战力会下降,还会因畏惧杀敌而不肯出力。有了这些钱,刘芷就可以为他们请医工治病疗伤。

既然是送给大伙,刘芷也不便再推辞,收下钱囊后一分不留,全交给亲信去买药。

元祯的车马走到十里外的哨塔,刘芷也亲自骑马送到哨塔处才停住。

离别之际,刘芷拿出一架精巧的弩和一桶小箭,交给元祯,“这只弩是我跟随郑大人时学会做的,今日送给贵人,路上若再遇到流民,即便拉不开强弓,也可用弩箭自保。”

元祯又惊又喜,接过后发觉弩身光滑,没有一点木茬,想来刘芷用心打磨过多遍。

弩比箭准头高,重量轻,上手用着也快,朝廷曾屡次下诏不许民间私藏弩箭,一旦在家中查到就是流放的大罪。

刘芷能拿出来相赠,一来是看阿舅的面子,二来就是对她的信任是极深了。

元祯真心谢过,让苟柔放到车上,自己要时时把玩,又道:“司马有将帅之才,眼看天下即将大乱,何不现在就去江州投奔郑大人?”

风吹过田埂上初绿的麦苗,又抚过刘芷背后的发梢,她坐于马上向广袤的田地、三两的茅舍深情凝视,最终长叹一声:

“我这坞堡虽大,其实多为老弱病幼,他们走不到江州,也打不过流民。若不是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愿抛弃故土,我又不能只将青壮乾元带走从军,留老弱等死,就守一日算一日。”

她若是贪图富贵之人,当初就不至于辞去司马军职,回乡保护父老了。

元祯惋惜道:“司马义勇双全,不去江州效力,着实是族叔的损失。”

刘芷之才不可多得,她也起了爱才之心,决定与阿舅争一争,就让人取纸笔过来,以膝做案,稍一思索就写好了封荐书。

“不瞒司马,我家在江扬两州也颇有家产——”

刘芷见元祯要拉拢,当即打断她的话,也不去接她密封好的书信,义正言辞道:“我虽与贵人性情相投,但郑将军待我不薄,若要从军,我也只会投奔将军帐下。”

忠臣不事二主,元祯早有预料她的抗拒,愈发欣赏起来,“司马多虑了,郑大人是我的亲眷,我哪里会横刀夺爱。只是司马多年后再见郑大人,恐怕会被门上人拦下,他们府中人都知我的名号,有我的书信在,宾主再受到郑大人的起用也容易些。”

她腿脚不便,就让苟柔转递荐书,要刘芷一定收下。

原来是荐书,刘芷松口气,接过后就贴身放于怀中。

元祯一行人马俊刀好,昨夜杀人又不眨眼,如此财力胆量,恐怕真是豪族出身。

但无论元祯多么盛情相邀,实力又有多雄厚,刘芷毕竟与她相识只一日,比不得郑大人的恩情深厚。

元祯也明白这个理,话不多说,与刘芷就此别过,命人继续赶路。

熟悉弩箭后,元祯一时手痒,就从箭筒抽出小箭,装入弩中,向外头一射,动动指头间,就命中了前头枝梢上的麻雀。

死士们吹着口哨纷纷叫好,为了让元祯高兴,什么百步穿杨、弹无虚发的词都夸了出来。

元祯嘴角微翘,也快活道:“许多年不拉弓了,不过准头还是准的。”

她从六岁就开始挽弓学箭,瘫痪后不能练武,也坚持射箭,直到最近几年双手连三石的弓都拉不开,才彻底息了念头。

苟柔骑马去将麻雀捡了回来,又赞叹制弩人:“大娘子,刘司马爱民如子,又通军略,咱们就该将她劝到广陵郡去,做个阵前将军。”

“刘司马是忠臣,除非阿舅归隐或者病故,她不会更换门庭。”

元祯将麻雀身上的小箭收回箭筒,麻雀给死士拎在马上,休息时烤着吃。她数了,桶里一共有二十支箭,用一支少一支。

苟柔痛心,扯着缰绳道:“可惜可惜。”

乱世最缺的就是忠臣,更何况刘芷除了有忠心,才智也是有的。只是因为他们来晚一步,就这么错过了。

元祯心满意足地将弩箭收起来,狡黠一笑:“用不着可惜,我给她的信是写给阿舅的,让阿舅看了信后立马把她打发到我这里做事,有阿舅发话,她敢不来么?”

————

潼关外,天苍苍,野茫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