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仁敏锐的捕捉到了话中的疑点:“班家主说本宫还有一位姑母曾经得封镇国公主,怎麽从未听人提起?”
怀安:“就是啊,《国史》里有朝阳公主,但从未有过镇国朝阳公主。”
班慎:“镇国朝阳公主就是武宗皇帝,‘镇国’和‘朝阳’都是其登基前的封号,至于她的故事那就说来话长喽……”
“朝阳公主毕追是先文宗皇帝长女,也是当今陛下的长姐,其少时就随先帝征战沙场,人多智而骁勇,强过一干皇子。这使得文宗皇帝一度有立她为皇太女的想法,可能是考虑到子嗣传承的问题,一直犹豫不决。”
怀安:“子嗣上有什麽问题?难道姑祖母不能生?”
班慎:“前几代女帝都是子嗣稀薄,高祖育有一子一女,选了长女做继任者,也就是圣宗。而圣宗却仅有一子,没得选,所以继位的是文宗。
文宗身为男人,极其重视血脉传承,可能是因为前几代女子为帝的原因,毕氏子嗣不丰渐有凋零之势,所以其更为属意贵妃所出二皇子或者皇後所出三皇子继承皇位。奈何长女朝阳公主文治武功样样出色,且最为年长,按照高祖所定律法,她嫡丶长丶贤全占了,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人。”
毕仁:“那还有什麽问题?”
班慎:“问题就出在已经二十八岁的朝阳公主不婚不育,先文宗皇帝担心毕氏血脉断绝,一直未下旨册封。”
毕仁和怀安听得很是沉默,不知该说些什麽为好。
在大周朝开国之前,历朝历代继大任者皆为男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考量就是因为子嗣问题。
说白了,男人做皇帝可以让一堆女人给他生孩子。
而女人做皇帝,孩子都得自己生。
生育也是一种风险。
班慎:“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殿下的姑母朝阳公主毕追虽然强过一般男儿,却从不在先帝考虑皇位继承人选的第一位。而且您不知道,阿追那个人啊,从年少时起就时常把“不婚丶不育”挂在嘴边,还美其名曰‘男人,影响她拔剑的速度’你们说她胡闹不胡闹!”
班慎在笑,因为回忆起年少时的往事。
怀安在笑,因为觉得她口中的姑祖母是如此有趣的一个人。
只有毕仁沉默,因为她知道“生育”这一点,对女性而言有多大的束缚力。
那麽,破局之法在何处?
班慎的声音中透着哀伤:“明明不想生,但是为了证明她有生育能力且愿意留下子嗣,不至于自己当上女帝後让皇朝面临“绝嗣”的风险,阿追咬着牙成婚,怀孕……”
“镇国朝阳公主登基为女帝後,第二年因生子死于难産,只留下一个子嗣。她的皇夫馀樊挟太子辖制朝臣,妄图独霸朝纲,差点谋朝篡位将这天下改了姓氏。从那之後在选定继承人时皇帝乃至满朝文武就会更多的考量子嗣传承问题。”说白了就是优先考虑男性继承人。
这也是同样身为嫡长的长平公主已经三十三岁还未入朝的原因之一。
想起《大周国史》里寥寥一笔“死于难産”,毕仁心下不免替那位素未谋面的女子感到悲凉。
毕仁:“後来呢?班家主既然知道就都说了吧。不想看史书里那些遮遮掩掩的东西,就想听一个真相。”
班慎目光再次放的幽远:“後来……殿下您的父亲,也就是现在的陛下借着岳父的势力拨乱反正,不仅剿灭了馀氏逆党还力压当时的二皇子登上了皇位。”
毕仁:“本宫的那位姑母满打满算才登基两年?”
班慎:“就两年。”
毕仁:“当年那位二皇子呢?”
班慎:“动乱之时痛失一臂,与皇位无缘。”
怀安:“还有那个姑祖母生下的小皇子呢?”
班慎:“死了,和他的父亲一起。”
场面一时间有些寂静,争权夺势向来是血腥而残酷的。
头发已经花白的班慎望着面前这对母女,轻轻叹息:“所以,我的公主殿下,您的父皇娶了一个背後有军权的将门虎女,靠着岳家的势力先杀姐夫外甥,再踢二哥出局,最後以文宗皇帝第三子的身份夺得大宝。登基後封士族出身的郑氏为淑妃,在您的母亲过世後立无权无势的夏氏女为继後,登基仅仅三十馀载就无形之间抹除了毕氏先祖定下的祖训。”
“我的殿下,伴君如伴虎,皇家向来是先君臣後父子,您在朝堂之上要小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