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仁这回是真的诧异了:“班家主为何要与本宫说这些?”是否有些交浅言深。
班慎看着毕仁那张脸轻叹:“也许,是因为殿下长得像您的母亲。也许,是从公主的身上看到了您姑母的影子。毕竟,咱们仨曾是闺中密友,现在仅剩我老婆子一个喽。”
念及往事个人的感受不同,班慎是回忆以及感慨。毕仁则是因为对方的讲述而醍醐灌顶,她终于知道了昭德帝看自己的眼神为何那样奇怪。
见自己如见故人,确认是忌惮无疑。
而怀安还深陷在那位姑祖母的经历中疑惑不解:“即为女帝,就不能从皇室宗亲中挑选一名嗣子?”
这样既可以免去了生孩子的苦恼,也能名正言顺的传位于毕氏子孙,岂不一举两得?
毕仁不语,班慎摇头苦笑:“我的郡主,您把皇位传承想得太简单了,这是天下之主的位置,稍有不慎就会致使朝堂动荡,江山倾覆。”
毕仁也感慨:“所以,君主为了社稷传承计,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稳妥的办法,就是传位于男子,因为他们不用承担生育风险就会有大把的子嗣。”
如果种子好的话还可以在结出的果实里好好选上一选,挑出最成材的那一颗。
那些才能出衆的毕氏女子怎麽办呢?
稍好一点的结果就是当治世之能臣,带兵之良将,为王朝鞠躬尽瘁。
但是明明可以更上一层楼的,谁愿意总是给他人做嫁衣?
于是乎,近两代的毕氏女子不再参与朝堂论政,不再上阵杀敌。
反正辛辛苦苦一场也不过是牛马,躺平照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谁爱干谁干吧!
这样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毕氏开国先祖好不容易为女子打下的一片天又慢慢变回了原样。
而皇室从来都是天下标杆,皇族女子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士族阶层乃至民间的风向。
继承权的排“她”性会逐渐削薄女子的地位,从而使女性的其他权益也在慢慢变少,乃至丧失。
一步退,步步退,直至退无可退。
……
【作者有话说】
①第二卷毕仁穿来的时间从大周开国後的第288年修改为第118年。
②第二卷设定除毕胜外其馀为新帝登基次年改元,且在位期间年号唯一。
以下是毕氏帝王庙号丶排位顺序及年号:
世祖(追封)——毕仁
高祖(开国)——毕胜(女,14-45岁)年号开圣
圣宗——毕钦(女,20-50岁)年号啓祥
文宗——毕承(男,25-49岁)年号升平
武宗——毕追(女,28-29岁)年号兴邦
↓与毕迟是姐弟关系。
昭德帝——毕迟(男,23岁登基——今昭德三十一年)
子↓女
长女毕征(毕仁)33岁,封号长平,元後李英所出。
二皇子毕徇30岁,封盛王,生母淑妃郑柔。
太子毕徊23岁,继後夏苑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