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
临渊城北的“劝学堂”,在开蒙首日的喧嚣过後,渐渐沉淀出一种崭新的丶充满生机的秩序。
朗朗的读书声替代了市井的嘈杂,在青砖灰瓦的院落上空回荡,像初春解冻的溪流,清澈而充满力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稚嫩的童音整齐划一,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前方木板上用炭笔写下的字句。
执教的是一位姓李的老秀才,乱世中家破人亡,被均安寨收留。
此刻他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眼中却闪烁着久违的光彩。
教这些孩子,仿佛也点燃了他心中沉寂已久的火种。
陈雪(揽星)与龚毅(淬锋)并未惊动堂内,只静静立在窗外廊下。
透过半开的窗棂,能看到几张格外专注的小脸。
一个瘦小的男孩,手指用力地跟着笔画在空中比划,嘴唇无声地翕动。
还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小脸绷得紧紧的,努力想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束修全免,还管饭……这恩德,天大了!”
堂外树荫下,几个聚在一起等孩子放学的妇人小声议论着,脸上带着感激与期盼。
“我家囡囡说,先生教得好,比村里原先那个老学究明白多了!”
“就是!我家小子回来说,晌午那顿豆饭,油水足,管饱!还发了块咸菜疙瘩呢!”
“读书好哇!识字了,将来去通海市找个账房夥计的活计,总比土里刨食强……”
这些朴实的愿望,是乱世中最珍贵的火苗。
陈雪(揽星)听着,面具下的唇角微微上扬。
她侧头看向龚毅(淬锋),低声道:
“格物院的选址定了,就在巾帼堂东侧那片空地。图纸孙妙手看过了,说采光通风都无碍。”
龚毅(淬锋)颔首,目光却越过劝学堂的屋顶,投向更远处:
“通海市悬赏榜,今日挂出了第一题。”
通海市最热闹的十字街口,新立起一面巨大的木牌,红纸黑字,异常醒目:
“均安寨格物院悬赏令第一号”
难题:城北屯田新垦坡地(土名‘石骨坡’),土薄石多,蓄水差,禾苗易旱。现求改良之法,使该地亩産粟米达常田七成以上。
解法要求:详述其法,可行丶省费丶易行。
赏格:铜钱五十贯!或良田五亩!或格物院匠师职衔!
揭榜期限:三十日。
榜文一出,顿时引得行人商贾纷纷驻足围观。
五十贯钱!
五亩良田!
匠师职衔!
这赏格丰厚得令人咋舌!
“石骨坡?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也能种粮?”
“七成?难!难如上青天!”
“格物院?听着新鲜,是干啥的?”
议论声沸沸扬扬。有摇头叹息的,有跃跃欲试的,更多是伸长了脖子看热闹的。
一个背着破旧木箱丶风尘仆仆的老者挤到榜前,眯着眼看了半晌。
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省费丶易行”几个字上摩挲着,眼中若有所思。
他是城西三十里外张家沟的老农张石头,侍弄了一辈子贫瘠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