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叔宝输血
“秦将军,请让我为您治病。”仿佛是没听到秦琼的话一样,王若慢慢走上前去,双手抱前行礼,做出十分恭敬的样子。
眼前的这位,是那位英勇无双的秦琼,是朋友满天下的秦琼,是名满天下的秦琼,是程咬金和尉迟恭甚至是天下武将都敬佩的秦琼。
因此,王若显得很恭敬,这不是装的,是真的敬佩。不是因为他对李唐劳苦功高,而是他的为人让人感慨。如果王若没记错的话,两肋插刀的典故,就是出自秦琼。
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汝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是啊,谁不想自己与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或是顺路去看望老母妻儿,但是秦琼愣是没辜负朋友对自己的所托,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秦琼才有这麽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吧。
而门神自唐朝以来就是尉迟恭和秦琼,除了武力的原因,威望还有人品,应该也是最重要的吧。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秦琼为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因受伤过多,失血过多而死去,以前历史书上看到这段,王若不说掩面而泣,心里也是难过的。
现在有机会能见到本人,而不再是书上的字符,王若心里说不激动是假的。她甚至都想要签名了。
但是,现在不是要签名的时候,而是为他治病的时候。
若是治好了病,一切悲剧就都不会发生了。
但愿您能好好的。王若心里说。
王若心思已经百转千回,而秦琼也在观察这个小辈。
不得不说,她挺清秀,虽不是大美女级别,但胜在耐看。而态度又是不卑不亢,面对秦琼,竟然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显然让很有气场的秦琼吃了一惊。
毕竟,一位女子,还是个黄毛丫头,竟然能抵得住门神将军的杀气,不得不说,这女子不是平常人。
以初见的标准来说,她给了秦琼好感。
但医术不是凭好感就能得来的。秦琼久病在家,并没有参与朝政,因此也不知道王若的事迹,所以怀疑是正常的。就是知道了,以他的脾气,恐怕也以为这女子不过是碰巧而已,不会把她的医术当真。
要知道,古代的医术,要麽是杏林世家,代代相传,祖祖辈辈受医术熏陶,要麽就是师夫带徒弟,在严苛的环境下成长为医生,这还不算完,没有个十年八年的临床经验,是不可能出头的。
而这个王若的名头,秦琼从未听说过,更不要说是否接待过大量病人了。
恐怕又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秦琼不得以阴暗的想法揣测她。
可敬德和丑牛也不是好哄骗之人啊,怎麽会这麽容易上当呢?
秦琼看向程咬金,程咬金像是知道秦叔宝要问什麽一样,赶紧说:“这女娃可不得了,不但治好了皇後,还治好了九殿下,连太医都治不好的病到她手上跟玩似的,哥哥,你说人家厉害不?”又用手拉拉尉迟恭,生怕秦琼不信一样。
说实话,秦琼一直觉得程咬金说话有些夸张,但是仔细一想,他这次根本没什麽可夸张的,刚才的话,恐怕大家都知道,也是,治好了皇後和殿下,这可不是平常人能开玩笑的。
看来,这女娃果然有些本事啊。
但是想想自己的病情,秦琼又迟疑了。自己戎马一生,流的血恐怕有一人那样高,每个奉命医治自己的太医都是摇头,看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了。
算了,还是别败坏人家小姑娘的名声了,一个将死的老头子了,管这些干嘛,该喝酒喝酒,该吃肉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接受治疗就是了,省得再砸了人家招牌。免得死了再加一笔债。
打定主意不再接受治疗,秦琼是谁劝都不行。
把程咬金和尉迟恭急的,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医生来了都不治!
王若大概能猜到秦琼的想法,所以心里暖洋洋的,不愧是名留青史的人啊。
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考虑,这才是自己敬佩的那个秦叔宝,而不是沽名钓誉之徒。王若暗暗想,自己一定要把秦琼给治好。
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唐。
然後她就拿出了她的工具,对,就是工具。她查过了,失血过多,可以紧急输血,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是一次输血,已经可以让秦叔宝轻松快活半年之久了。然後再通过中医的办法,达到护理的效果,才能让秦琼的病得到好转。
来唐朝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要用到什麽,所以王若就拿了自己特别需要的东西,然後就是老科学家给自己准备的东西,他说一定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