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就有曹寅想查探倭国冶炼技术的事,又说收买的人提到他们的矿炉特别大,最大的有一丈六尺高,小的有七八尺高。
虽说曹寅暂时打听得不多,却已经足够卖力了。
云岚探头看了看,如今的一丈六尺的话,那大炉子得有五米多高,小炉子如果是八尺也有两米多,确实都是不小的炉子了。
电光火石之间,她忽然想到一点:“皇阿玛,倭国冶炼会不会同时用两个炉子,然後一大一小?”
不然对方怎麽会说最大的炉子和小一点的炉子,如果同时冶炼的话,为何不用相同大小的炉子呢!
皇帝被云岚一提醒,也觉得很可能是这样。他们冶炼的技术一直没提高,是不是因为没有用两个炉子的缘故?
他的指尖在信笺上点了点,微微颔首道:“大炉子可能是粗犷冶炼,去掉杂质,小炉子兴许是精炼了。”
他们的冶炼一直没跳出以前的框框,只单纯用大炉子来去除杂质,提炼铜矿。
毕竟铜矿的伴生矿多,容易混杂在一起,不好去掉,得反复熔炼才行。
云岚在旁边有补充了一句道:“皇阿玛,铜矿的粗犷提炼,分开伴生矿,还可以试着加上白石和黄土。”
她只记得以前曾看过一本书,上面就提到铜矿伴生矿分离的问题。
用上白石和黄土,里面的物质就能加快分离铜矿之外的杂质。
到底是什麽物质,云岚就想不起来,不过能记得就挺不错了。
云岚:新脑子就是好用!
皇帝看了她一眼笑笑道:“好,朕让人试一试。”
他说到就做,京郊也有提炼铜矿的工坊。
皇帝让人用大炉子和小炉子来冶炼,先用大炉子,添上白石和黄土,然後再用小炉子来精炼。
这举动叫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工坊的管事依旧听命行事,让人找来白石和黄土添进去来冶炼。
平日需要反复冶炼,才能把炉子里的铜矿和其他伴生矿多分开一些,去除更多的杂质。
这次只烧了一次,大部分杂质竟然就分开了,让管事大为诧异。
他连忙禀报皇帝这个好消息,又着手开始用小炉子来精炼分离出来的铜矿。
出来的结果让管事更惊喜了,原本铜矿的提炼在六成左右,他费了老大功夫提高到七成,很偶尔的时候能达到八成,这已经相当了不起。
倭国的铜矿冶炼能稳定在八成,比起这边还是提炼得更多,所以直接采买过来就更划算。
但是如今这麽一改良後,精炼的铜矿足足有九成!
管事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一时间告诉皇帝这个好消息!
他们以後可能都不需要跟倭国买铜矿,而是直接在这边提炼,银钱就能少花点,还能自给自足了!
毕竟之前会跟倭国做这个买卖,也是这边对铜矿的需求量实在太大,提炼的效率却不高。
如今的铜矿基本上都用在铸造铜币上,人口多,铜币流通也广,加上损耗,每年对铜矿的需求量都在日益增加。
但是这边冶炼铜矿的效率都跟不上,就只能买倭国提炼好的了。
如今发现这门冶炼的新技术,他们就不必跟倭国继续做买卖了!
皇帝收到消息後十分高兴,摸着云岚的小脑袋道:“幸好你提醒朕,如今这冶炼技术提高了不少,曹寅那边就不需要再跟倭国打听了。”
他写了一封回信给曹寅,让曹寅不用打听,冶炼技术已经摸索出来了,价钱也回到原来的样子。
曹寅得知消息後都震惊了,他只提高那麽少的一点线索,皇帝竟然这麽快就找到正确的冶炼方式了吗?
他心想真不愧是皇帝!
不过後来得知是大格格在旁边提醒,才叫皇帝琢磨出来的,曹寅就更为诧异了。
他一直听说大格格十分聪慧,这也太厉害了一点!
不过这麽一来,曹家的压力确实小多了。
毕竟曹寅之前为了收买人来打听消息,费了不少钱财。
这麽砸钱,却未必能收回本的事,哪怕曹家再有钱,曹寅还是有点肉疼的。
曹荃也是因为这件事跟他闹开了,连家族其他人都不太认同,曹寅这阵子遭受四面八方的压力,也有些扛不住。
但是如今他提供的线索能帮上忙,曹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曹寅这口气还没松多久,早朝上就有御史弹劾他私下更改铜矿的买卖价格,有私通倭国的可能。
皇帝是一点都不意外,御史这麽快就收到风声。
他还有点好奇,究竟是谁那麽快就把消息透露到御史这边来,御史暂时压下没处理。
皇帝不处置曹寅,这雪花一样的折子就不断飞进御书房,每天都堆得跟小山一样。
云岚来御书房的时候,发现桌子周围都被折子堆起来了,皇帝就像是被折子山围起来一样,也是怪震撼人的。
她绕着书桌走了一圈,都不知道从哪里下脚比较好,无论走哪里好像都会踩到折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