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兰院惊风
自苏棠随萧昭珩去了宣州,苏萤的日子便似陀螺般转个不停。今日难得偷闲,才恍然惊觉,弟弟最宝贝的那几盆兰花,已许久未曾照拂了。她心头一紧,快步走向小院。
京城暑气渐消,秋意初显。院角那几盆平日里清雅矜贵的兰草,此刻却显出了几分颓唐。叶片上蒙了层京城特有的细灰,几株新抽的嫩绿芽尖,也蔫蔫地垂着,失了往日精神。苏萤看在眼里,心头泛起一丝愧疚,轻叹一声:“唉,明夷若回来看见,怕是要心疼了。”她转身回屋,取了黄铜水壶,又搬了个小杌子,坐在花丛边。先用一方细软的棉布,小心翼翼拂去叶上浮尘,如同擦拭珍贵的官窑瓷器;再提起铜壶,将清澈的泉水细细浇灌于根部土壤。
“苏姐姐好雅兴!这秋日侍兰,倒比那些闷在绣楼里的姑娘们自在多了!”一个清脆爽利的声音忽地从月洞门外传来。话音未落,欧绛雪已大步流星走了进来。她今日一身靛蓝粗布短打,腰束牛皮板带,那根标志性的精铁尺子就斜插在腰後,手提一个油纸包,散发着刚出炉点心的暖香。这身江湖儿女的打扮,比寻常闺阁女子更显利落精神。见苏萤正专注侍弄花草,她眼底漾起明快的笑意,扬了扬手中的纸包:“西市‘桂香斋’刚出炉的绿豆糕,想着你这几日操劳,怕又忘了饭点,顺道给你捎些来垫垫肚子。”
苏萤擡头,见是她,脸上浮起温婉的笑容,搁下铜壶:“亏得你时时惦记着。快过来帮我瞧瞧,这盆墨兰,是不是该换个大点的瓦盆了?我瞧着根须似有些局促。”她指着其中一盆叶片深绿丶姿态挺拔的兰花。
欧绛雪将绿豆糕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几步跨过来,蹲在苏萤身边,伸手拨开盆沿的苔藓仔细端详。
她虽非花匠,但行走江湖,眼力劲是极好的。“苏姐姐眼力没错,”她点头道,“瞧这盆底,根须都从排水孔里探出头了,盘根错节的,再拘在这小瓦盆里,怕是委屈了它,来年恐难开花。”说着,便顺手帮苏萤扶正了一枝被风吹得有些歪斜的花茎。
两人正低声商议着换盆的土料和时节,院外又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一身青布直裰的林南有匆匆走进小院。
他看到秋阳穿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苏萤鬓角微汗,正专注地用小银剪修剪枯黄的兰叶;一旁的欧绛雪则捧着铜壶,一丝不茍地为另一盆兰花浇水。两个女子,一个温婉如静水幽兰,一个飒爽似秋日劲草,在阳光下与院中的花草相映成趣,画面异常和谐。
“林公子。”苏萤擡头见是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站起身来。她注意到林南有神色不同寻常,带着一丝凝重。
林南有的目光在二人身上快速扫过,尤其在欧绛雪身上停留了一瞬,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上前一步,压低了嗓音道:“苏姑娘,欧…欧姑娘也在。有紧要之事相告。”
他看向欧绛雪的眼神带着一丝犹豫。说起来,数月前他遭人暗算,是欧绛雪将他救下,此乃救命之恩。但此女行事不拘一格,身份特殊,眼下这事关重大,牵连甚广,他不敢有半分疏忽大意。
苏萤心思剔透,立刻明白林南有的顾虑,温言道:“林相公但说无妨。绛雪行事自有分寸,此事既关乎紧要,或能助力。”
林南有闻言,深吸一口气,不再迟疑,声音压得更低,如同耳语:“我近日暗中查访,发现江南几家豪族,正借着禹州府境内的月港,行那见不得光的勾当——他们在私贩茶叶,更甚者,还有铁器!”
“私贩铁器?!”苏萤心头猛地一沉,倒吸一口凉气。私贩茶叶已是重利之罪,而私贩铁器,在大明律法之下,形同资敌叛国!尤其这铁器,若流入倭寇或纥奚部之手……她不敢深想。
欧绛雪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敛去,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月港?我记得清楚,去年朝廷不是下了严旨,说那里走私猖獗,祸国殃民,责令地方官严加整顿,限期封港麽?怎麽……”她语气中带着质疑。
“哼,整顿?”林南有嘴角扯出一抹冷笑,“不过是官商勾结,欺上瞒下罢了!他们仗着有地方官包庇,每月逢三丶逢六晚开港,用商船僞装成渔船,把茶叶运出去换银子,再把铁器偷偷运给沿海的倭寇,从中牟取暴利。”
苏萤听得心惊肉跳,指尖冰凉。苏棠在宣州查盐引,背後恐怕会牵扯这些人。她站起身:“此事我必须尽快告知苏棠。”
林南有点头:“我正是为此而来。你设法把消息递去宣州,让苏棠务必小心,这些人敢做这麽大的买卖,手上定然不干净,怕是会狗急跳墙。”
“递信的事,交给我。”一个清脆而斩钉截铁的声音响起。
欧绛雪不知何时已站直了身体,手腕一翻,腰後那根沉重的精铁戒尺已滑入掌心,她五指灵动地一转,尺身发出一阵低沉而令人心安的嗡鸣。
她擡眼看向苏萤,目光灼灼,亮得惊人,带着一股江湖儿女特有的豪气与担当:“我们丐帮在宣州府城设有分舵,兄弟们走南闯北,押镖带货丶传递消息的路子,比那官家驿站快了不止三倍!而且专走荒僻小径丶水路暗道,从不用那官道驿站,最是稳妥隐蔽,万无一失!”
苏萤一愣,随即想起欧绛雪的身份——她虽常着短打,行事不羁,却是丐帮在京城的主事,手下联络网遍布南北,走密信本就是看家本事。
林南有也有些意外,他知道欧绛雪曾救过自己,却没想她会如此干脆。“欧舵主肯帮忙,自然最好。只是此事凶险,若是……”
“林相公不必多虑!”欧绛雪干脆利落地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带着冷峭与自信的弧度,“我们虽是江湖草莽,讨饭的‘乞儿’,但也分得清大是大非!私贩铁器丶茶叶给倭寇,这是断我大明根基丶残害沿海百姓的勾当!此等祸国殃民之事,丐帮兄弟知道了,也绝不会袖手旁观!”她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林南有取过桌上的纸笔,将月港走私细节丶开港日期一一写清,末了又添上“江南士族或与盐引案有关,务必当心”一行字。她吹干墨迹,折成细条,塞进欧绛雪递来的竹管里。
欧绛雪接过竹管,往腰间一插,对苏萤道:“最迟明日天亮,信必到宣州。”又看了眼林南有,“林公子若还有别的线索,可去城南破庙找刘老三,报我名号便是。”
话音未落,她已转身出了院门,短打的衣摆扫过石阶,带起一阵风,吹得院角的兰草轻轻摇晃,倒像是在替苏萤点头应下这份周全。
苏萤望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那几盆兰花,指尖抚过叶片上的薄尘——弟弟在宣州面对的是盐引暗潮,如今又添了月港的走私黑幕,这风雨,怕是要来得更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