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第20章(万更1992年,过後,屋……
晚饭过後,屋塔房顶的水泥地还带着阳光的馀温。
风从天台西边吹过来,把晒了一整天的热气一点点卷走。晾衣杆上的白衬衫被吹得微微飘起,像是在向夜色点头。
谢安琪刚吃完饭,坐在屋里刷铜锅。锅是那种圆底双耳的老款,锅沿有一个磕掉的痕迹,已经看得出来用了挺多次的。水声哗啦哗啦响,像在她脑子里反复冲洗什麽。
她没开灯,只让天光从窗缝里透进来,屋子不亮,却不算暗。
隔壁屋的窗子也是开着的。
风里夹着细碎的乐声——不是收音机,也不是电视,而是擦弦的声音。她停下手里的动作,侧耳听了一会,听出是中提琴。
那旋律没头没尾,不像完整曲子,反倒像在练习。她记得他昨天也拉过,大概是为了放松。
她靠在墙边,湿手握住毛巾,看着水珠从指缝里滑下来,落在膝头的棉布裤子上,一圈圈湿痕。
谢安琪忽然意识到,他们已经住得这麽近丶这麽久了——近到可以听见对方屋子里放的水丶踩木地板的声音,也近到她开始默默记住他的节奏:几点出门,几点回来,什麽时候在写东西,什麽时候关窗。
可她还是不知道该怎麽开口。
下楼的时候,她碰见了郑禹胜,他刚从便利店下班回来,T恤领口微皱,肩背包里露出一小截纸袋,像是饭团包装。
郑禹胜看见她,点了点头,没有多馀表情。
谢安琪也点头:“吃饭了?”
“刚买。”
谢安琪想了想,说:“我刚好也没事,要不要去街口那边走一圈?顺便买点水果。”
他停了一下。
“走吧。”她说,“不当饭後散步,就当我需要人帮我提东西。”
郑禹胜终于嗯了一声。
两人并肩走出楼门,胡同还带着热气,脚底踩上去有点黏。墙边几株被水浇湿的薄荷长得疯,一些小叶子顺着墙角爬到砖缝里。
灯还没全亮,天空呈现一种过渡色——不是蓝,也不是灰,是那种城市傍晚才有的钝钝的温色,带点蓝调的色感。
她走在前头,他在半步之外跟着,鞋底踩在水泥路面,发出轻响。风吹起谢安琪的衬衫後摆,他忽然开口:“刚刚你在听我拉琴?”
她没回头:“有点吵?”
“没有。”
谢安琪转头看他:“你也不怕扰民啊。”
“隔音差,不想让人听见,就不拉了。”
她轻笑:“那你今天是想让我听见?”
郑禹胜没回答。
她没再追问,继续往前走,嘴角却有点压不住。
……
水果店在前街的拐角,老板是个快六十岁的老先生,总爱在傍晚把音响搬出来放八十年代的老歌。
他们到的时候,正好放着李文世的《》,音色沙哑,歌词像是从电线杆上顺下来的。
老板戴着白手套,一边削桃子一边唱,切下的果肉落进水桶里,冒出细小的泡。谢安琪蹲在摊位前挑苹果,手指碰到一颗软的,她皱眉放下。
“这种别拿,容易烂。”谢安琪说。
郑禹胜站在她身後,低头看着她挑水果的手:“你很会挑。”
“因为我不喜欢吃坏的。”
“你很会察觉别人藏着的问题。”他说。
谢安琪擡头看他,表情一时有点正经:“你觉得我多嘴?”
“没有。”他顿了一下,“是细。”
谢安琪没吭声,转身问老板价格,挑了四颗梨和两盒草莓,两个梨3000韩币,两盒草莓4500韩币,比2018年的价格便宜多了…
郑禹胜接过袋子时顺口问:“你今天没出去拍吗?”
“太热。录音设备也不好用。”
“我看你这两天好像很……累。”
谢安琪笑了下:“我这人每天看起来都很累。”
他没接话,只低头重新提了提袋子:“那你明天要去哪儿?”
“大学路。采访个老校工。”
“我明天下午有空。”
“你是想去帮忙提设备,还是……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