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谢安琪一眼。
“我只是问问。”她说,眼神有点不正经地躲开。
郑禹胜答:“你问了,我就想去了。”
……
回程路上,风大了些。
两人走过一条暗巷时,有一只狗从墙角窜出来,尾巴夹着往反方向跑,脚踩在积水上,像弹出一串闷响。
谢安琪被吓了一跳,退了一步。
郑禹胜下意识伸手扶住她肩膀。
“没事。”谢安琪站稳後说。
他的手没立刻放开。
过了两秒,郑禹胜像是意识到,才轻轻收回。
风吹过谢安琪耳边,她忽然问:“你小时候也住这种房子吗?”
他低声:“不是。”
“那你第一次来屋塔房,是?”
“十七岁。”
“为什麽?”
“搬出来了。”
谢安琪看他一眼,没追问。
这话题不是不能聊,但要在对的时间。他那眼神不像拒绝,只是还没准备好说。
她记得,曾在2018年查阅一份采访资料时,看见他的只言片语——“我小时候搬过八次家。屋塔房是最安静的那个地方,因为天花板没人走路。”
现在听郑禹胜说“搬出来”,她忽然有点想问:那时候有没有谁,像她现在这样,陪他走过这一段。
但她没问,谢安琪只是往前走,边走边说:“我第一次上屋塔房,是为了躲人。”
他问:“谁?”
“我高中老师。他抓早恋,我不小心撞上。”
“你谈早恋?”
“不是我,是我朋友。”
郑禹胜轻轻笑了一下。
谢安琪也笑了。
这种“你以为我是那种人,其实不是”的轻松,像某种安全区,没那麽多锋利,也没那麽多问到底的执着。
她喜欢现在这个节奏。
……
两人拐进胡同的时候,天色彻底暗下来。
路灯开始一盏一盏亮,落在墙面上像撒了一层老照片的滤镜,模糊丶柔丶旧。
街边的铁皮屋顶还残留着热,风从胡同深处吹出来,夹着一点凉。
郑禹胜走在她右边,两人都没说话。她手上拎着水果袋,沉得不至于吃力,却明显存在感强。
他偶尔会回头看她一眼,不多,也不长,就像确认她还在。
谢安琪假装没看见,但步子配合着他,不快不慢,贴着胡同左侧墙根走,避开洼水,也避开人家门口的柴堆和猫。
“你回来的时候,”谢安琪忽然开口,“会特意绕这条路吗?”
“嗯。”
“为什麽?这不是最近的。”
“因为最安静。”郑禹胜答得快,不像编的。
谢安琪没再问。
回到屋塔房楼下,天台上没什麽人。只有对面一户正在晾被子的女人,嘴里叼着晾衣夹,手上动作利索。
谢安琪把水果袋放进自己屋里,又拿了把小折椅和一瓶凉白开上楼。
郑禹胜正靠在水塔边,抽一根烟。他没点打火机,只咬着那烟,像是习惯而已。
她走过去,在他两步外坐下:“你不怕烟味黏衣服?”
“风往那边吹。”他说,手擡了擡,果然风把他那边的烟味卷走了。
她喝了口水,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