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
返程的路上,桑榆果然一点方向感都没有。
每次遇到岔路口,她都只能停下脚步,眼巴巴地等着陈佑李做决定。
路这麽绕,陈佑李是怎麽找到自己的呢?
就像在幼儿园,她手被烫起泡,陈佑李又是怎麽发现的?
带着满肚子的疑问,两人七拐八拐,终于回到了博物馆一楼明亮的大厅。
远远地,就看见许湜在人群里使劲冲他们挥手。
陈佑李表现得相当“高冷”,最後还是桑榆忍不住,擡手回应了一下。
“快进来快进来!钟意给我们占了超好的位置!”许湜咋咋呼呼地拉着他们走进礼堂。
下午的安排是观看一场民间音乐团的演出。
而演奏者之一,正是钟意的妈妈。
礼堂内部异常宏伟,高耸的穹顶,古老的石柱,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沉淀。
几乎所有走进来的学生,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他们找到位置坐下,第三排正中央,果然是绝佳的观赏点,是钟意特意占的。
穿着晚礼服的主持人上台,做了简短的开场白。
接着,为大家讲解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再下一个议程,是播放介绍民间音乐起源与演变的纪录片视频。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有些漫长和深奥。很多学生早就支撑不住,小脑袋一点一点地打起瞌睡。
桑榆丶陈佑李丶许湜丶钟意四个人坐在钟意精心挑选的位置上。其他三个人显然不想辜负钟意的心意,尽管眼皮打架,还是努力强打起精神。
钟意聚精会神地看着,或许他也看不懂多少,只是觉得这是妈妈热爱的东西,他就想认真对待。
终于熬到了头!
下一项就是民间艺术团的正式合奏。
舞台中央的灯光暗了下去,等眼睛适应了昏暗的光线,台上出现了四五位演奏者。
他们或站或坐,姿态随意而自然。
马头琴被轻轻拨动,清脆悠扬的旋律如同山涧溪流般流淌出来,前奏是轻快而明朗的。
某一刻,长笛的声音加入进来,旋律变得轻盈而飘逸。
同时,还有人敲着羊皮鼓,弹奏着四胡丶二胡。
然而,当钟意的妈妈开口吟唱的那一刻,整个曲调陡然变得哀婉起来。
歌声像草原旷野上孤独的风声,悠长而带着苍凉。
不能说欣赏不来,只能说这种深沉的情感,似乎不太适合他们这个年纪去体会。
明明歌名叫《青春的颜色》,听起来却不是朝气蓬勃,反而让人感觉像是色彩褪尽,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黑白。
歌声干涩而落寞。
如果一个小学生听这歌听哭了,别人大概会觉得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感。
里面有一句歌词:
青春的颜色那是真情的颜色
风吹雨打仍旧灿烂着
桑榆不太明白,这句词给人的感觉,应该像那句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样,是坚韧的丶积极向上的。
可为什麽他们唱得如此悲伤呢?
想不明白。
意识渐渐模糊,身体也放松下来,软软地靠在舒适的椅背上。
桑榆瞥见自己左手边的陈佑李和许湜,终于坚持不住,两颗小脑袋靠在一起,睡得正香。
明明都努力坚持了那麽久,最後还是败给了瞌睡虫。
她右边的小男孩,钟意,在昏暗的光线中,眼睛却亮得惊人,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台上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