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是她害的千禧又开始绞尽脑汁地想……
千禧又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呃……我如何保证……”
好难回答的问题,她脑筋好像死了,这还需要怎麽保证?
细想之後,她发觉皇帝可能是信不过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心里没谱,兵怎麽会交给没谱的人呢?是她考虑不周了。
还在犹豫中,萧臻简提点她,“你说我是委派一个县令好,还是继续利用江祈安的名声,于百姓更有说服力?”
“做事可不能只凭一腔热血,还得有想法,有章法,你说是不是?给朕一个章程。”
千禧蓦地悟了,方才皇帝是在犹豫保不保岚县,此刻已经在考虑怎麽做了,还如此耐心地提点她,天大的好事啊!要放鞭炮的!
她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与不足,收敛住奔腾的心,开始细细思考,她私心不希望江祈安的成果被人夺了去,答道,“民女以为,不要新县令的好。”
“岚县的百姓有自己的判断,对新来的官员难免抱有抵触,接受新上任的县令需要时间。江祈安刚上任时,也有人不少人骂他,他好不容易做出了成绩,获得百姓的信任,正是势头正盛,该大展手脚的时候,百姓们也是群情高涨,新官可能不好做。”
“若没有县令,谁来统筹?”萧臻简问道。
“就以现在的岚县来说,只要能遏制外来势力的逼迫,人心就散不了。江祈安为各行各业都提出了可以走的路,大家也一心想按照这条路走。”
“什麽路?”萧臻简好奇起来。
“从田土来说,莲花村获得了成功,马儿洲的田地也会按照莲花村耕种模式试验耕种,翁四娘十分有经验,马儿洲的人又信任她,这事情很容易推行。”
“修渠之事本就是五年十年的计划,有水工许多乾坐镇,按部就班即可。”
“对官府来说,除了□□,其他土地回收是今年的重中之重,江祈安走之前颁布条令,按照人头分配土地,多馀的土地将加征重税,买卖税也增加了不少,不少人都慢慢将土地脱手,此事由孙县丞负责,孙县丞在岚县任了几十年的官,为人保守,行事温和,这事交给他十分稳妥。”
“还有尹兆阳的战船制造,现在缺的是人手,江祈安已经安排岚县工匠木匠成立了匠行,只要初具规模,就可以源源不断给船坞输送手工艺尚可的匠人,这也是未来五年的重中之重。江祈安还说,为了吸引天底下有匠造手艺的人,让尹兆阳公开普通客船制造技艺,届时,一定会吸引大批讨生活的匠人来到岚县。”
“还有岐黄论道,妇人共济金……”
千禧细细为萧臻简讲述着江祈安那些细碎的安排,萧臻简大抵在策论里看见过这些提议,只是未曾设想过,他动作快的惊人,在任一年而已,就已经将千头万绪理得顺畅无比。
如何不让人为之惊叹!
萧臻简听着,心绪越发澎湃,甚至有些喘不上气。
现在看来,他们缺的是能维持秩序的兵,和初始资金,至于如何管理,如何进行,他们岚县的人好像会自发行动。
他不禁好奇,“你也好,江祈安也好,为何如此相信岚县能办到这些纷繁复杂的难事?朕百思不得其解。”
千禧也曾跟江祈安讨论过这样的问题,所以此刻,她十分自信地答,“我们有金玉署。”
“金玉署看似管的人口户籍这样的小事,但实则肩负着开民智责任。”
萧臻简笑问,“哦?你就是金玉署的媒氏?日常都做些什麽?”
提到老本行,千禧又兴奋起来,“那可多了。”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鸡毛蒜皮,人生抉择。这些事情说起来小,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巨大的事,总有人要告诉他们怎麽办,也总有人要将前人的经验传承,他们的迷茫痛苦,陛下在那麽远的地方不一定会知道,但我们一定会知道。”
“大部分人是不识字的,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岚县,那我们媒氏就成了他们的眼,他们的耳,一本不需要认字就能读的书。”
“读书使人明智,哪怕是无字的书。”
萧臻简哈哈大笑,“好一本无字活书。”
萧臻简难免打量面前的姑娘,天底下都有媒氏,他从不对一个小小媒氏抱有什麽期望,无非就是个媒人。
但他进屋那麽长时间了,不乏怀疑试探,尖锐地提问,她几乎对答如流。
若一个媒氏这样只能说她天赋异禀,但若岚县都是这样的媒氏,能在每个百姓需要的时候给出最适合的建议,甚至能引领一种思潮,这样的地方,定是能生出改天换地的妙人。
江祈安的所有策论,换个地儿还真不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