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受宠若惊,大呼:“此乃真天子也!”
二人相视而笑,宇文邕带李德林进宫,派内史宇文昂向他专门请教学习北齐的风俗政教、人物的善恶,宇文邕任命他为內史上士,负责诏令公文起草以及关东人才的任用,并留他在门下省,住了三个晚上才让他回家。
送走李德林,宇文邕还依依不舍,对身边人说:“我以前只听说李德林的名字,又常见到他为齐朝所写的诏书公文,正认为他是天上的人才,怎么敢说今天能为我所用?”
神武公纥豆陵毅回答说:“臣听说麒麟凤凰,是王者的祥瑞,可用德行来感化它们,不能用强力得到它们。
麒麒凤凰,得到了也没有用处,像李德林那样,既是祥瑞而且有用!”
宇文邕大笑:“真是您所说的那样。”
3收揽人才
宇文邕兴致很好,于是在邺城太极殿举办庆功宴,召集各方政要,既是炫耀文治武功,又是安抚北齐的军心民心。
因为熊安生、李德林两个人的宣传,北齐的卢思道、薛道衡、颜之推等,都慕名参加宴席;西梁政权的萧岿也亲自来拜见宇文邕了。
宇文邕端着酒杯,来到李德林跟前,盛赞他的才华和品格,李德林一番谦虚后,又引荐了阳休之、袁聿修、李祖钦、元修伯、司马幼之、崔达拏、源文宗、李若、李孝贞、卢思道、颜之推、陆乂、薛道衡、元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等十七人。
“好好好,你们的诗朕都读过,文采奕奕,今天见到了‘十八学士’,真是高兴!”
宇文邕笑着说。
“十八学士”
,这就算是宇文邕给李德林为首的北齐文人集团官方认证了。
“像,太像了,这位就是颜宫尹(颜之仪)的胞弟,颜介(颜之推,字介)先生吧?”
宇文邕来到了颜之推的跟前,眼中充满了崇敬。
“陛下,我正是颜之推,家兄经常在长安来信,夸耀周主如何神武英明,今日得见,果然不同凡响。”
颜之推深鞠一躬。
“好好好,这下你们两兄弟就要团聚了,真是人间一大快事呀,”
还没等颜之推回礼,宇文邕接着便说,“您写的《颜氏家训》那可真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你每写完一篇,颜宫尹都会推荐给朕阅读的。”
因为颜之仪有操守,忠正耿直,宇文邕把他认命为小宫尹,去辅助太子宇文赟。
“谢陛下厚爱,要论才情,恐怕还是得首推李公辅的史书。”
李德林,字公辅。
“哦?史书?”
听说以李德林为首的十八学士正在写北齐的国史,宇文邕大加赞赏,并且赏赐了许多财物,让李德林继续牵头编写史书。
直到李德林死后,他的儿子李百药继续编写史书,最终才完成《北齐书》,这是后话。
文人学者这一圈走完,萧岿本以为轮到自己了,好歹自己还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领袖,虽然是附庸国!
但宇文邕并没有高看萧岿一眼,而是走到了北齐的降将独孤永业、慕容绍宗、綦连猛等人身边,畅谈天下大事。
“独孤老将军,你可把朕害得好苦呀,去年河阴一战,你镇守的洛阳城固若金汤!”
“在下有眼无珠,阻挡了陛下的圣驾,岂敢言勇?”
独孤永业说。
萧岿坐不住了,几杯酒下肚后,醉意朦胧,主动举起酒杯,打断了宇文邕:“陛下,臣有话要说,憋在心中,实在苦闷!”
“噢?梁主请讲?”
宇文邕将头转过来。
“臣父亲(萧詧)有赖周文帝的相助,才得以从兄弟相残中苟活下来,才得以保全梁国的宗庙,不辱没祖宗的荣耀。
听说大周灭齐,臣特意从江陵赶来,一定要面见陛下,为陛下祝福。
如今,周梁两国唇齿相依,共度时艰,天下只有南方的伪陈没有归附,臣虽蕞尔小邦,愿意为前锋,发兵南下,助力陛下一统江山······”
说到情深处,萧岿哭了起来。
萧岿知道,作为附庸国,西梁没有任何与北周叫板的资格,要想继续求生存,只好放低姿态。
萧岿的言辞清楚明白,感情真挚,宇文邕也不得不停下来,深深叹息,不得不高看萧岿一眼。
宇文邕于是过来和萧岿碰杯,指着一旁的叱列长叉说:“这就是在邺城城头上骂我的那个人。”
叱列长叉咧嘴笑,手不知道该放在哪儿,只是摸着头。
萧岿平淡地说:“叱列长叉未能辅佐桀,胆敢反过来向尧吠叫。”
在这里,萧岿把高纬比作夏桀,把宇文邕比作尧。
“哈哈哈,各为其主嘛。”
宇文邕大笑。
酒喝到高兴处,宇文邕又命人拿来琵琶自弹,对萧岿说:“当为梁主尽情欢乐。”
萧岿起身,请求起舞。
宇文邕说:“梁主竟能为我跳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