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顺天府同堂共审後,京城对文安伯府的议论只高不低,并且愈演愈烈。
谁都知道了袁姓兄妹并非书生袁敬亲生,且裴若琴与袁鹤声关系匪浅,文安伯府曾经图财娶妇和吃绝户的事情再度被提起。
与此同时,书生袁敬被二人谋害的言论也喧嚣尘上,只是年头太久没有了证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朝为官的人中不乏寒门子弟,甚至是耕读之家,与书生袁敬身世相似的也不是没有。
这些人哪怕昔日立场不合,此刻也摒弃分歧站在了同一边,纷纷上书康平帝严惩文安伯府,还书生袁敬一个公道。
文安伯自堂审後就焦头烂额,本以为搬着晋王去堂审,怎麽都能保自己女儿和袁鹤声无事,没想到最後竟是这个结果!
如今二人齐齐被关进了刑部大牢。
无法,文安伯再次去了晋王府。
晋王爷自从堂审後也觉得自己有些窝囊,连保个人都没保出来,更确切的说,是当时他不记得了。
直到堂审结束看到文安伯焦急的目光才记起来。
不过也没觉得有何愧疚,每年二十万两的孝敬是那盐商自愿的,你文安伯府又没孝敬我什麽。
哦,也不是,牵线搭桥了嘛!
是以,文安伯再次找上门时,他其实有些不耐烦的。
好在文安伯也知道了晋王爷是个什麽秉性,于是直言道:“王爷不若同皇後娘娘商议一下?此事皇後娘娘一定不会袖手旁观,毕竟咱们现在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这本是一翻威胁的言论,但脑子不太够用的晋王爷没听出来,并且觉得文安伯所说甚对,将此事去问母後,他就不用操心了,这样可以早些回府看女儿。
当然,文安伯也没把所有希望都系在谢皇後一人身上,他还暗中去了几位户部官员的府邸,都好生的被请了进去,又被好生的被送了出来。
至此,文安伯也才稍稍放心。
九月二十七,朝会。
在一衆官员再次吵着严惩文安伯府後,康平帝终于下旨,让刑部严查,定将书生袁敬被害一案查个水落石出。
官员消停後,康平帝几不可察地微松了口气,赶紧问道:“若无其他事禀奏……”那就散朝吧!
话还没说完,赵澜就站了出来:“儿臣有本啓奏。”
康平帝见三儿子出列,只觉得眼皮直跳,他耐着心思问:“说!”
赵澜:“儿臣参户部廖敏丶高远等人倒卖盐引侵吞盐税!这是证据及全部人员名单!”
赵澜话音一落,大殿落针可闻。
户部尚书李忠抽了抽眼角,不见任何紧张。
廖敏丶高远等人瞬时懵在了原地。
他们知道袁鹤声被关进了刑部大牢,只猜测袁鹤声可能会以盐税之事来威胁他们,让他们走走门路捞他出来。
这不,前两日文安伯不就暗暗上门了吗?
怎麽一夕之间楚王爷直接朝会上就参起他们来了?连证据都齐全了?他们也没发现楚王爷在户部查盐课之事啊!
廖敏丶高远等人懵了一瞬齐齐跪倒在地,口中不停地喊着“圣上冤枉啊!”
其他大臣只觉得此等做法甚为眼熟,尤其吏部官员。
这不就是楚王爷刚从边关回来被安排在吏部做事时,也这般不声不响的将一批走门路进来的官员名单呈交给圣上了吗?
然後那些人就通通滚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