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周朝究竟何时迁都(基建)夸克 > 7080(第16页)

7080(第16页)

这才在一众中军司检卫兵的呼喝下,去进行这一批军需的交检。

回去,还得给他们刺史大人好好催一催,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军粮给凑足了哇!

大不了百姓们再苦一苦,也就是三五年的!

房山中军驻地的大将军营帐中,此时正聚首了七八铭中军第七位的分将军,范阳郡、庆同郡带府兵前来的司曹。

池牧作为此次大周朝征伐八部的副将,也端坐在营帐议事桌前。

众人此时正围着一张最有七八尺大小的地图,地图的前方则摆着几台小型沙盘。

地图上分别插了一些各色的小旗帜与标记,将草原八部目前各自的驻扎地址标记了出来,还有一些圆形标记分散在西关郡燕塞山沿线。中心一个最醒目的红色小旗帜,则指示了第七卫当前所在的房山隘口。

此次征伐八部的兵马总将军秦峰,一手指棍棒,指着挂起来的地图道:“此次中军六卫,以及二十三郡百万兵士,第一个集结地点,皆为此地——房山隘口。但是这处隘口,没有办法同时承载如此多的士兵驻扎,且百万大军若要完全统一行动动作,全部在房山隘口集结完毕再行开拔,也过于浪费时间。所以,在大军尚在集结过程之中,我们必须提前完成各路整军,并且分批次开拔,入西关郡,并围绕燕塞几处隘口与边寨驻防。”

秦峰的这些布置,在池牧与众人的意料当中。

毕竟百万大军听起来气势威武,可是在实际的调遣当中,它就好比是一个行动极其缓慢庞然大物。

而且一开始,将这个庞然大物的头部身体与四肢全部拼起来,不仅需要消耗巨大的力气和时间,问题还在于即使真的将他拼到了一起,也没有能够承受和运输的了这个庞然大物的条件。

这样分部分批,统一协调的确是最合适的。

秦峰继续一纸地图:“我大周朝制胜之师,此次伐戎,必定一征而胜之。只是,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我等亦要细作筹谋,谋胜于千里之外,不能堕我大周朝之国威!”

这一番话说的也是情绪振奋,众将领对于这种形式上的东西早已熟练,听到这里,十分配合的齐齐答应。

“必不堕我大周国威!”

秦峰看了一圈,十分满意。

他目光不经意的扫过立于副手的池牧,转了个话题方向道:“不过,百万大军出征,必有其章法。此次伐戎,我大周朝之西关边郡,将是我百万之师的必经之地。然则,西关郡地势复杂、道路艰辛,大周立朝以来,鲜有驻军,也鲜有过境的军旅商队。”

“这一条,是唯一一条粮马道。然而三十余年无军队通行,实不能确保的畅通无阻。因此,我们需要在各路大军集结来范阳郡之前,派出一支先遣队,一位探路、二为在燕塞边线的几大隘口,筹建军队驻防营地。”

这句话说完,几位将领互视了一眼,都明白了今天秦大将军召集所有人前来议事的原因。

这先遣队,实在是个既吃苦,又无任何可表彰功勋的部队啊。

清理道路、筹建驻防营地,那几乎也就比军中的后勤兵稍好一些。将来如果战果有成,也无论如何很难会有人想到这些,或是开路或者筹建营地的工程兵的功劳。

还不都是那些真正在交锋战场上,取得了战果的那些吗!?

大家目光有些躲闪,一时不敢去接秦将军的视线。

毕竟,谁都不想成为这个苦力炮灰。

秦将军了然的看了一圈,视线划过每一个将领,直到最终落到了这一场大仗的副帅池牧身上。

秦峰看着池牧继续道:“百万之师,务必要计划之准确、筹备之万全,其重要性不亚于战场之上的厮杀。诸位都是多年军旅行伍之人,百战之将,想必,都明白这个道理。若无人愿意吃这个苦、出这个头,那纵有百万之师,亦难谈胜迹,”

“池副帅,您说是吗?”

池牧在这个时候,被秦峰单独挑出来问,其意义显而易见。

其他诸将心中一松的同时,也显然明白了今天是这两位主副帅之间的角力争锋。他们只要老老实实扮演好参与者与见证者的角色,也就好了。

池牧一张脸上肃穆又淡淡傲然的神色丝毫未变,他径直回复秦峰:“秦大将军所言不错。池某身为此次征讨戎狄之副帅,愿承此职。”

此话一出,旁边诸将惊讶,秦峰更是“哈哈哈哈”笑出了声。

“不愧是我大周朝建朝功勋将门之子!池将军一心为国事的赤诚之心,当为我众军之先锋表率!”

池牧神色不变,只道:“秦大将军过誉。”

“好!有池副帅为先锋部队,秦某就再不用担心大军进发路线以及边防布阵驻防的问题,事后,秦某必定会向燕京向圣上彰表池将军之功!”

“那就多谢秦大将军了。”池某淡淡扶了手。

三日后。

池牧点选了五万兵马,作为此次大战的先锋先行部队,自范阳郡的房山隘口开拔。

大军过房山隘口而出,向东行出几十里,就到了西关与范阳郡的交界。

沿着这一条主路,继续深入,路况将渐渐不复平整。再继续行进一两日,就会抵达当年池牧带着自己的一千武卫营士兵,在大雪之中被困住的山坳。

在跨越两郡之墓碑时,池牧的武卫营副将苗泰林忍不住道:“将军,想不到时隔四年,咱们又入西关了。您说,咱们可要到虞城拜访一下西关小侯爷?”

池牧闻言,毫不犹豫道:“这一次,大军只是过境。你我受大军瞩目,不便擅动。”

苗泰林有些遗憾,但也明白他家将军说的在理,当即回道:“收到将军!”

“过了当年那个山坳,行路多有不便,叫探路兵在前,注意时时回报情况。”

“喏!”

苗泰林打马,带了一队人,追去前面接应探路的分队。

后方马上的池牧,瞭望了一番几*年未见的西关边景。只要出了范阳郡,就能感受到两郡之间,决然不同的气质与风貌。

第80章

路上行人几乎难见,地面越来越开阔,时而在行走在荒原,时而行走在山坳,时而盘旋于峡谷。

这里,几乎是一片大周朝弃置之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