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灵气枯竭,60苦情戏和开放式结局的……
翻浪州这点变动还不等传出去,郑子明就被迫走马上任,雷霆出击。兵贵神速,更何况郑子明背叛的可是自己的阶级,他必须做出点成绩来当投名状,彻底叛变,这件事才算结束。
郑子明如丧考妣,简单交代了心腹安排被吸收的事宜,心里又涌上来一股狠劲,咬牙切齿道:“事已至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心腹刚被叫来也是如遭雷击,这会儿听了他这句话,提到嗓子眼的心脏才慢慢落了回去,自觉松一口气,也露出狠厉神色:“主君说得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咱们距离桃源太近,若是左右为难,迟早大祸临头!”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无毒不丈夫,总不能自寻死路吧!
郑子明看着心腹的脸,心知假如自己还想左右横跳,第一个掏刀子的不会是闻竹,反而是这群最亲近的下属,到时候仍然是一家难以保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巨大的生存危机之下,主事者如果优柔寡断,会令下属産生不安甚至怨恨,到时候只要外界不停增压,局面爆炸之後,第一个祭旗的就是自己。
有时候当权者做出的决定未必符合自己内心的真正取向,就是因为必须顾忌群体的利益。
作为仕宦名门这个阶层,郑子明已经是个叛徒,要是再想当翻浪州的叛徒,他是绝无生路的。
郑子明虽然是个温和的人,但并不愚蠢,事已至此,无需旁人多加说服,已经下了狠心,当即出谋划策,强打精神投入如火如荼的新事业中,天还没亮就走了,出发前把家小和满城百姓都托付给了闻竹。
闻竹笑道:“你放心,桃源的作风,你还不了解吗?”
这话一出,郑子明还真松了一口气。
平心而论闻竹杀的人不算少,甚至有些公开处决的手段很激烈,但以郑子明的阶级观念看来,她并非滥杀之人,又情绪稳定,某种程度上很是珍惜劳动力,翻浪州全部人都想过投入桃源会怎麽样,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不大可能因为接收弄出什麽大乱子来。
只是……郑子明心里还是有些惆怅,他是没有坐过飞机,但这会儿的心情就像是坐没有盖子的飞机一样,有一种不知前路如何,t甚至感觉自己双足腾空的不安全感,因为实在想象不出会发展成什麽样。
闻竹在翻浪州也没有留太久,她忙着呢。
郑子明走得匆忙,但好歹去後宅见了夫人和儿女,言简意赅说明发生了什麽,又再三叮嘱他们必须对闻竹言听计从不得违逆,保全家人。夫人一听一夜之间发生这种变化当场就昏厥过去,年轻的少爷小姐少夫人们心里倒是有一种来到末日的诡异兴奋感。
生长在大家族固然好处很多,但也难免为家族所限制,就算桃源导致风气变化,但像是郑家这种守旧大家族,绝大部分人是不能紧跟潮流的。能被派去桃源的子弟,无论男女皆有被郑子明看重的品质能力,至少要能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说,洋装虽然穿在身,心必须是封建心。
也因此,年龄小的不能去,太跳脱不成熟的不能去,有了婚约的女孩不能去,嫁进来没多久,需要为了小家庭和谐而生儿育女,又或者有了孩子要照顾的不能去,有了年纪需要端庄的不能去……
诸多限制之下,也拦不住桃源的许多流行和商品流传进来。郑子明自己态度开明,整日不是玩新东西就是苦读新书,但是对後宅家人的约束却一点没落下。不过蛇有蛇道,鼠有鼠道,闻竹本身就没打算真正尊重对方的主权完整性,想着法的文化入侵,各种传过来的小说,短片,传单还是流传进来,不管是食谱养生健美操还是笑话小说小漫画,总有一款是能俘获你心灵的,甚至鸡汤故事传奇探案,明里暗里宣传桃源的一切。
也因此,年轻一辈的人,就算心里对抛头露面工作,或者尊卑不分男女混杂有意见,觉得不体面不够遗世独立,也免不得对桃源充满好奇,总想要去见识一番——这种大家出身的人,从没有为钱烦心过,还是桃源每件事物都明码标价,这才有了计算钱财的概念。
因郑子明去过好几次桃源,除了第一次之外,都带过家人,因此家里每个人都盼着去桃源消费享受一番,也算见过世面。
如今虽然没想到崩塌来得这麽快,年轻人对这种事没概念,又大概知道桃源会怎麽做,没了祖宅田産,但都可以兑成积分……总比乱军来了杀的全家人头滚滚好吧,这麽一想反倒没有了太大危机感,甚至有了躺平的心。
再说,被迫自由的感觉虽然不算美妙,但无论如何……见世面享受,终究不是那麽难,那些小册子上小说上天花乱坠的摩登生活,似乎已经近在眼前。
大家族过日子,难免磕磕绊绊,且受几层长辈限制,金尊玉贵是真,心累也是真的,少爷小姐太太奶奶们,哪个都有一肚子的委屈,按桃源那边的规矩就要分家,反正祖宅都没了,聚族而居的条件也就不满足,到时候分开了,独门独院,倒是清净。
虽然扑在晕倒的当家主母身上一个个都紧张又担心,但等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回去等着清算家産时,衆人仍不免动了心思,开始暗暗计算,买房大概要花多少钱,添家具又要多少,照着自己的想法,装修个杂志上的样板间,安装了那什麽电灯电话电视,浴缸马桶上下水,又得多少钱……
心思活泛的别说规划了,早都开始往自己的小家里扒拉财物。
主子们心头还是笼罩着一层愁云的,毕竟这麽大的一家人眼瞅着风流云散,从前威震一城的郑家,现在就分崩离析了,到底是心里难受,下人们大多数就是纯粹的高兴——他们都听说了,桃源是有基本的工资标准的,高于郑家大多数普通下人的工资水准。
按理说内外管家,太太奶奶们的亲信陪房一类的下人,心头更是如丧考妣,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靠着郑家他们能捞到的好处多了去了。
但,桃源有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德政,那就是没有奴仆的存在,忽然间从人格和法律意义,社会地位上,他们和主人平起平坐。
奴才做得好,後代是有脱奴籍的可能的。但这往往要靠几代人的尽心伺候,也不是一般人能轮到的荣幸。以主子的角度考虑,尽心的奴才若不是有推脱不过去的理由,更应该祖祖辈辈给自己做奴才了。也因此,这些当下人的奋斗目标往往不会定的这麽高,只会想着多捞好处。
但能做人,谁还愿意当奴才呢?这可是全方位的不能直起腰来做人啊。
自然,被解散了也有坏处,那就是会失去绝大多数靠着郑家得到的好处。但有点见识,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在桃源虽然不存在奴籍,但是允许雇工啊。大家族虽然被各种削弱和限制,但也不会真的和平民一样,试试亲力亲为。不管是转型管理型人才,还是继续做家政,被原主人雇佣,社会地位却提高不少的例子还是很多的。
在闻竹的授意下,桃源刚组起来的文艺协会就创作了一部戏剧《第一枝》,讲述一个这种社会身份变革下的冲突导致的狗血爱情故事。某仕宦之家颇有良心,从来不欺压百姓迫害奴婢,更是通情达理大义凛然,在桃源入驻後十分配合工作,主人夫妇带着一儿一女住进了新式小楼,遣散仆人,给与丰厚报酬,鼓励他们自谋生路,发光发热。谁料少爷立志从军,小姐考公上岸,少爷在军队中参与守城,小姐在工作单位遇到从前的家仆之子。少爷与贫民女儿相恋,小姐则干脆和家仆之子私定终身。两人碍于门第观念世俗眼光不敢公开,但终究情难自已。
谁知一朝生变,少爷陷入敌军之中生死未卜,小姐被父母通知早有婚约的未婚夫寄信痛斥她家毫无节操,退了婚事。小姐不仅要在兄长失踪的情况下支撑门庭,还被前未婚夫家派来退婚的家仆当面羞辱,决心奋斗事业,让父母扬眉吐气,因此约定与家仆之子不谈情爱,顶峰相见。
故事大概就是这麽个故事,结局也是开放式的。
这主要是创作者自己就不同意,文艺协会的笔杆子拿着城主发来的大纲,在闻竹面前据理力争,坚决不肯写个he,因为觉得这样会大大影响宣传力度——实在是太违背封建社会的公序良俗,还不如疯狂的虐主一番,自有心碎的读者和观衆为我辩经。
闻竹觉得也有道理,总不能真让下属血溅五步,再说现在还不到推行新式婚姻观的时候,打个底就好,真到了那时候,她有一大把剧本可以抄,小二黑结婚,刘巧儿,朝阳沟,花为媒……
不管是寡妇再嫁,底层青年男女奔小康,冲破门第观念阶级束缚,都有的是。
总之,闻竹在桃源二号城的规划地图上画出商场位置,在上面捏了一层楼,一半做剧院,一半做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