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回民国养弟弟顾安 > 第78章 1934末1935(第2页)

第78章 1934末1935(第2页)

喉头发紧,几乎问不出口:“能突围吗?”

程添锦没回答,只是翻开《国文读本》。

夹在里面的译稿上满是红圈:“蒋调集30万兵力,粤军丶湘军丶桂军联合封锁。。。”

忽然,他的钢笔在“赣南”二字上重重一顿,墨水晕开如血渍。

林烬别过脸,望着院墙根冒头的野草。

他知道答案,知道这场征途要走二万五千里,知道会有无数人倒在雪山草地,可他什麽也不能说。

只能死死攥着口袋里那张纸条,指节泛白,原来知道结局的人,比蒙在鼓里的人更煎熬。

---

沧浪阁密室

蒸笼的雾气弥漫中,秦逸兴将一笼蟹黄包端上桌。掀开笼盖时,他手指在夹层轻轻一扣,取出张微缩地图:“今早送货时,码头工人塞给我的。”

地图上,一条红线曲折西行,旁边标注着密麻麻的符号。顾安用银筷尖点着湘赣交界处:“这里,国民党布置了四道封锁线。”筷尖突然折断,“用的全是中央军嫡系部队。”

林烬盯着那条细弱的红线,突然发现程添锦的右手在发抖,那道为掩护学生撤退留下的刀伤,每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

“需要什麽?”他直接问。

顾安从西装内袋掏出张清单:奎宁丶磺胺丶绷带。。。最下面却写着“《申报》记者证”。

“老蒋严密封锁消息。”顾安敲了敲记者证三个字,“但洋人的报纸,他们不敢全扣。”

程添锦突然咳嗽起来,指缝间漏出丝血迹。

林烬猛地站起,却被他拉住衣角:“不妨事。。。明天国际联盟的代表团到沪,我争取到了陪同翻译的差事。”

---

深夜,巨籁达路小院

林时趴在油灯下誊写电报密码,沫沫在一旁分装药粉。见林烬回来,两个孩子同时擡头,眼里闪着相似的倔强。

“哥!”林时举起一沓纸,“我按程教授教的,把《水浒传》第108回改成密码本了!”

沫沫捧出个绣着红星的布包:“这是哥教我的,药粉缝在夹层里,泡水就能喝。”

林烬喉头动了动。

他想起白天在《申报》上看到的通缉令——“赤匪残馀流窜湘南,悬赏十万大洋缉拿匪首”。

而此刻眼前两个孩子稚嫩的脸庞,与那条风雨飘摇的红线,在这个秋夜里奇妙地重叠。

窗外,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远处黄浦江上,一艘英国邮轮拉响汽笛,而更远的远方,星火正在穿越重重封锁。

他忽然想起程添锦昨日在教案边角写的话:

“野火燎原时,春风已在路上。”

1934年11月18日,上海市立动物园

初冬的阳光暖融融地洒在金鱼展览会的玻璃缸上,五颜六色的金鱼在水中游弋,鳞片折射出斑斓的光。

沫沫抱着刚满周岁的秦望,指着其中一尾红白相间的“狮子头”金鱼,轻声哄道:“望儿看,像不像你阿爹做的糯米团子?”

秦望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小手啪地拍在玻璃上,惊得金鱼一甩尾巴游走了。李阿曼赶紧拉住儿子的手,笑着对身旁的林时说:“这孩子,比他爹还有劲。”

林时正捧着个小本子,认真记录每种金鱼的名称和评分标准——这是程添锦布置的作业,要求他写篇观察日记。

“快看!”沫沫突然拽了拽他的袖子,指着评委席方向,“那个穿长衫的先生,是不是上回来书店找程教授的穆先生?”

林时擡头望去,果然看见穆藕初和其他评委正在给一尾“龙睛蝶尾”打分。

他压低声音道:“我听程教授说,穆先生办纱厂赔了本,现在改行养金鱼了。”

“啧啧,这些资本家。。。”沫沫话没说完,怀里的秦望突然咿咿呀呀叫起来,原来是看中了评委会桌上的点心。

---

午後,动物园茶亭

李阿曼给两个孩子买了麦芽糖,自己则小心地收好包着点心的油纸——这些印着金鱼图案的漂亮纸张,回去可以剪成窗花。

“嫂子,”沫沫舔着糖画,突然压低声音,“我哥最近。。。是不是常往码头跑?”

李阿曼的手顿了顿。

她知道丈夫在沧浪阁的工作不只是做点心,那些深夜才回家的日子,身上总带着海风的咸腥。

“他说。。。在学做广式茶点。”李阿曼将秦望抱得更紧了些,孩子胸前的如意锁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要放虾仁和。。。特殊的调料。”

林时和沫沫对视一眼。

他们都见过秦逸兴往虾饺里掺磺胺药粉的样子,那双布满烫伤的手,比任何教科书都更让他们懂得什麽叫“共赴国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