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回民国养弟弟顾安 > 第101章 1937行军(第1页)

第101章 1937行军(第1页)

第101章1937行军

担架的竹篾在肩上磨出血痕时,林烬才真正懂了“战略转移”四个字的分量。

太原失守的消息是从前线退下来的伤员嘴里听来的,一个腹部中弹的班长咳着血说“鬼子坦克碾过了城墙”,张冠清正用刺刀撬开他卡在骨缝里的弹片,闻言手一抖,刀尖在伤口旁划出半寸血痕。

队伍沿着吕梁山的羊肠小道往北挪,卫生队的药箱比作战部队的步枪还沉。

沈知微把仅剩的两卷绷带剪成细条,混着老乡给的草木灰,一层层缠在冻伤的伤员脚上——她围巾下的烙印被汗水浸得发红,却总在给伤员喂水时笑得比阳光还暖。

程修远背着个铁皮药箱,里面装着林烬用怀表链条改的止血钳,少年走在队伍最後,总不忘把掉在地上的药瓶碎片踢到崖下,怕反光引来敌机。

夜宿在废弃的土地庙时,李队长掀开门帘进来,棉袄上还沾着老乡给的土豆泥:“师部要驻岚县了,咱们得在管涔山里找个固定点。”他指着林烬摊开的地图,“这几处窑洞标红,能藏下三十个重伤员。”

张冠清正用烈酒给手术刀消毒,闻言嗤笑:“藏?我看是等死——磺胺粉就剩这小半瓶了。”

话音未落,庙外传来马蹄声。

三个骑兵裹着风雪闯进来,其中一个抱着肚子滚下马,血顺着指缝往冻土上渗。林烬摸出怀表看时间

——凌晨三点,距离上次手术刚过四个时辰。

张冠清已经撕开那人的棉衣,刀尖挑开皮肉时骂了句“操,断肠了”,沈知微立刻点燃松明,火光里,她捏着止血钳的手稳得像块石头。

到岚县的第一个月,卫生队把龙王庙改成了救护所。

神像被挪到墙角,供桌铺上老乡捐的门板,就成了手术台。

程修远在神像背後发现个小隔间,正好用来囤草药,他跟着采药的老汉认识了柴胡丶黄芪,还学会用烧红的铜钱烫治风寒,手背上烫起的水泡被他当成“勋章”。

林烬的本子上,除了标注伤员隐蔽点,多了些奇怪的符号:△代表能找到松脂(用来做防菌药膏),○是有山泉(能清洗伤口),×则是日军巡逻队常走的路线。

有天他去山下借碾盘(碾草药用),撞见个穿破棉袄的妇女在埋死孩子,怀里还抱着个发着高烧的婴孩。

他把仅剩的半片阿司匹林碾碎了混在米汤里,那妇女“扑通”跪下,他才发现她裤脚沾着血——是刚从太原逃出来的难民,丈夫死在了路上。

张冠清的脾气还是臭,却在教当地妇女包扎时多了耐心。

他用刺刀在木板上刻出骨骼图,指着断骨的位置说“得这麽扳回去”,有个大娘学得快,後来成了村里的“土卫生员”。

那天日军飞机来轰炸,大娘拽着三个伤员钻进菜窖,自己被弹片划伤了胳膊,张冠清给她缝针时,破天荒地没说脏话。

沈知微在庙门口教孩子们唱歌,《救亡进行曲》的调子混着伤员的呻吟,竟也不违和。

有个缺了耳朵的小战士总凑过来听,说“像我妹子唱的调”,沈知微就把自己的红五星别在他军帽上:“等伤好了,带你去找妹子。”

後来那战士牺牲在反扫荡里,红五星被送回来时,沾着黑褐色的血。

松明火把噼啪爆着火星的夜里,张冠清刚给一个腹部中弹的战士缝完最後一针,线尾在齿间咬断时,庙门被撞开了。

浑身是土的通信兵踉跄进来,军帽歪在一边,喉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南京……南京没了!”

林烬正往药瓶上贴标签的手猛地一顿,炭笔在“磺胺”二字上划出道黑痕。

沈知微手里的绷带“哗啦”散在地上,她下意识拽紧围巾,领口的红五星硌得皮肤生疼。程修远怀里的草药掉了一地,少年发颤的声音裹着哭腔:“南京……那是首都啊!”

通信兵蹲在地上直喘气,掏出揉烂的电报纸:“鬼子13号破的城……烧杀抢掠,整整六周……杀了三十万!”最後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满殿死寂。

张冠清手里的手术刀“当啷”掉在供桌上,刀尖在木板上刻出个小坑。他猛地踹翻旁边的药箱,玻璃瓶碎了一地,酒精混着药渣在地上漫开:“他娘的畜生!”

“张医生!”沈知微想去捡碎片,指尖被划破也没察觉,“伤员还等着用药……”

“用个屁!”

张冠清的声音带着哭腔,镜片後的眼睛红得吓人,“南京百姓有药吗?有绷带吗?他们连躲的地方都没有!”他突然抓住林烬的胳膊,指节发白,“你去过南京,夫子庙丶秦淮河……那些人……”

林烬的怀表在棉袄里烫得像块烙铁,表盖上程添锦的血痕在他眼里突然幻化成後世纪录片里那片猩红的江水。

四行仓库的残垣还没在记忆里褪色,通信兵的话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捅开了他被刻意压住的记忆

——那些黑白影像里堆叠的尸身丶文字记载中被血浸透的秦淮河岸丶历史课本上用粗体字标注的“全城”二字……

喉结被无形的巨石堵住,他盯着冠清发红的眼睛,指尖却在袖管里死死掐进掌心。

明明早就知道会发生,可当“挹江门”“中华门”这些熟悉的地名从亲历者口中砸出来时,胃里还是一阵翻江倒海。

他张了张嘴,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电报。。。没说具体街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