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说完,厅内便响起一片议论声。
有人面露惊讶,有人若有所思,更有甚者流露出怀疑之色。
众人的目光在郭靖和吕文焕之间来回游移,显然都在揣测这个突如其来的计划。
然而,面对众人各异的反应,只有郭靖自己心中清楚。
方才这番话,实则是按照黄蓉信中的叮嘱说出。
对于骑兵的实际情况,他心里其实并无多少把握。
此刻,他唯有在心中暗自祈祷,但愿黄蓉的谋划能够奏效。
吕文焕听完郭靖的回答,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郭大人此言,确实令人意外。
既然你与郭夫人已有周详安排,想必自有其道理。
他顿了顿,目光在厅内众人身上扫过,继续说道:不过,当前局势复杂,还需从长计议。
眼下,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城防加固和粮草储备的问题吧。
议事厅内的讨论持续到深夜,众人各自散去时,月已西斜。
吕文焕站在厅门口,目送众人离去,心中思绪万千。
北方的战云密布,郭靖的秘密骑兵计划,以及城中各项防务,无不牵动着他的心神。
此时此刻,寿筵尚未撤去的正厅里,却飘来阵阵歌舞之声,恍如隔世。
送走最后一位宾客,吕文焕转身回到偏厅。
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在场后,轻轻推开了通往内室的门。
门缝中透出一丝微弱的烛光,吕文焕深吸一口气,悄然步入。
内室烛火摇曳,一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正背对门口而立,凝视窗外夜色。
他身着一袭宽松的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精致的玉带,显示出不凡的地位。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身,露出一张黝黑的国字脸。
浓眉下,一双细长的眼睛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高挺的鼻梁下是一张略显刻薄的薄唇。
这位不怒自威的男子,正是吕文焕的兄长,京湖制置使吕文德。
吕文德虽已年过半百,但身形依旧挺拔,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
他此次来到襄阳,原本是为了给母亲祝寿。
作为孝子,他特意从鄂州赶来,本想与家人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日子。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寿筵举行之际,突发紧急军情。
兄长,吕文焕轻声唤道,缓步走向站在窗边的吕文德。
吕文德没有转身,目光依然凝视着窗外。吕文焕来到兄长身边,默默地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
方才郭靖的提议…吕文焕欲言又止。
吕文德轻轻点头,我明白你的顾虑。
兄弟俩沉默片刻,各自陷入沉思。关于郭靖夫妇的真实意图,以及他们该如何应对,似乎都有了一些想法,却又都未明言。
良久,吕文德打破沉默,我得即刻返回鄂州。
吕文焕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远处,一阵悠扬的戏曲声飘然而至,为这个意味深长的夜晚画上句号。两兄弟依旧凝视着窗外,各怀心事。
南宋开庆元年九月,秋高气爽,本该是中原大地丰收的季节,却笼罩在一层沉重的战争阴云之下。
蒙古帝国的铁骑再次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这次他们的目标直指南宋的核心地带。
蒙古大汗蒙哥下诏,三路大军全面攻宋。
东路军由忽必烈率领,这支军队从河南南部出发,目标直指鄂州(今湖北武汉)。
鄂州是南宋重镇,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忽必烈素有智谋,其军势如长江之水,势不可挡。
这一路大军的推进,无疑给襄阳守军带来了巨大压力,因为一旦鄂州失守,襄阳将腹背受敌。
西路军由兀良合台统帅,从远在西南的大理出发。
这支军队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目标直指广南西路。
虽然路途艰险,但兀合良台麾下勇士无所畏惧,誓要为大汗打开南宋西大门。
而最令南宋朝廷胆寒的,是由蒙哥大汗亲自统领的中路大军。
这支精锐之师从陕西、河南一带出发,沿汉水南下,直指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