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深知襄阳的战略重要性,这座城池就像是卡在蒙古南下咽喉的一块硬骨头。
只有攻下襄阳,蒙古大军才能真正打开南下的通道,威胁到南宋的统治中心。
蒙古大军的脚步日益逼近,襄阳城内外笼罩着一层紧张的氛围。京湖安抚使吕文焕统筹全局,各级官员和将领正在争分夺秒地完善防御部署。
汉水沿岸,一座座水寨拔地而起。
这些水寨星罗棋布,沿着汉水上下游分布,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每座水寨虽然规模不大,但都建在战略要地,或扼守水道,或控制渡口,共同构成了襄阳外围的第一道屏障。
与此同时,襄阳水师也在紧锣密鼓地扩充和训练。
大小战船在汉水上来回穿梭,或演练阵型,或熟悉水文。
这支水师不仅要协助守卫水寨,更肩负着侦察敌情、阻敌渡河的重任。
随着一座座水寨的落成,襄阳的防御体系日趋完备。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蒙古铁骑,这道汉水防线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在实战中检验。
就在襄阳加紧防御之际,北方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蒙古中路大军自北方南下,仅半月之间,势如破竹,连下数城。
邓州、随州、唐州等地相继失陷,守军不是战死沙场,就是溃不成军。
蒙哥大汗亲自统军,麾下精锐尽出,攻城拔寨之势,令宋军闻风丧胆。
邓州、唐州等地的难民络绎不绝地涌向襄阳,带来了前线惨烈的消息。
每一个逃难者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的遭遇无不印证着蒙古军队的凶残和强大。
襄阳城东门楼上,旌旗猎猎作响。一队巡逻的士兵刚刚经过,留下了整齐的脚步声回荡在古老的砖石之间。
郭靖和李文忠并肩而立,眺望远方。
秋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也卷来了隐约的尘嚣。
城楼下,一片嘈杂喧闹。
成千上万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襄阳,希望在这座坚城中寻得庇护。
男女老幼,衣衫褴褛,携带着简单的行李,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恐惧。
这些百姓…郭靖叹了口气,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李文忠会意,沉声道:已经安排人手疏导安置,但城中粮草有限,恐怕…郭靖接过话头:我已让丐帮弟子暗中打探,据说附近几个县还有些存粮。
待会我去向吕安抚使建议,派人设法运来。
说完,郭靖目光再次投向北方。他的眉头不自觉地皱起,心中暗忖:蒙军来势汹汹,若要运粮入城,恐怕是与时间赛跑。
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仿佛要从中汲取力量。
襄阳四门,难民如潮。
城门外,黑压压的人群绵延数里,宛如一片无边无际的人海。
来自邓州、唐州、南阳、随州等地的百姓争先恐后地涌向城门,希望能在这座坚城中寻得一线生机。
男女老幼,衣衫褴褛,或背负简陋行囊,或推着老弱病残,脸上无不写满了疲惫和恐惧。
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不时有人被踩踏受伤。
富商大贾虽然衣着尚算体面,但脸上的惶恐却与普通百姓无异。
他们低声议论着,担心着自己的财产能否保全。
守城将士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局势失控。
远处的官道上,仍有源源不断的难民朝襄阳赶来。
他们有的步行,有的乘坐简陋的牛车。
道路两旁躺着不少体力不支的老弱妇孺,有心人偶尔会停下来帮助一二。
襄阳城南数里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氛。
远处,几拨行人匆忙赶路,脸上写满焦急。
沈红玉娇弱的身影在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牵动着她扭伤的右脚,疼痛让她秀眉微蹙。
她面色苍白如纸,贝齿轻咬下唇,强忍着不适。
纤纤玉手紧握着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几件衣物和少许细软,此刻却像千斤重担般拖累着她伤痛的身子。
小玉紧随其后,弓着身子,艰难地背着一个用粗布包裹的长条形包裹——那是沈红玉珍爱的古琴。
琴包的重量让小玉步履蹒跚,几乎摇摇欲坠,但她仍不时关切地看向小姐,生怕她因脚伤而跌倒。
突然一阵悠长的号角声划破天际,惊得群鸟四散。
小玉猛地抬头,俏脸瞬间变得苍白,惊呼道:小姐,这是关城的号角!
我们得赶紧走,不然就进不了城了!
说着,她焦急地看向沈红玉,琴包的重量似乎在这一刻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