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毫末生第六卷 > 第8章 问道凡尘(第3页)

第8章 问道凡尘(第3页)

正思想间,太监高唱上朝。朝臣们各依官位品级列队,柯太师道:“道友且随贫道一同面圣。”

齐开阳随在柯太师身边进入大殿,见一张金灿灿的龙椅在阶级上威严而立。龙椅后不远挂了面珠帘,却不知是何故。

不久后皇帝龙冠黄袍现身,高坐龙椅,朝臣们跪地山呼万岁。

齐开阳不识这些礼节,平白无故要跪拜,心中更是不愿。

见大殿里除了皇帝高坐,余人皆跪,就自己一个分外尴尬,只得打个稽首,以示对人中之龙的尊敬。

皇帝在龙椅上默不作声。

他刚上殿时齐开阳看得分明,这皇帝须发半白,年岁约莫在五十上下。

说不上老态龙钟,步履稳健,精神似乎仍显健旺。

就是自上殿起就有些神游方外,心思全然不在这里。

朝臣们行大礼,皇帝浑浑噩噩,仿若不知,只伸着根指头虚划,不知在想些什么。

齐开阳心中更奇,定睛看去,皇帝周身隐有金色圣辉,只是光芒淡而不显,华而不实,隐隐还透出黑气来。

料想这皇帝昏庸不明,民怨沸腾,人望已在失却。

皇帝如痴似傻,一名老太监从身后珠帘转出,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皇帝如梦初醒,道:“所言有理,准了。诸卿家平身。”

朝臣们起身,老太监尖声道:“陛下恩旨,齐仙长方外中人,无需遵朝中礼节。”言罢又转入珠帘里。

齐开阳松了口气。

朝会上诸臣纷纷奏本,那皇帝始终在神游,对诸臣火急火燎的奏本全不放在心上。

有奏南方夏郡水患,百姓流离失所的,有奏北方已三月无雨,将至大旱的,还有奏边疆兵员粮米皆有短缺告急的。

皇帝只在龙椅上安坐,一言不发。

朝会上诸臣纷纷奏本,那皇帝始终在神游,对诸臣火急火燎的奏本全不放在心上。

有奏南方夏郡水患,百姓流离失所的,有奏北方已三月无雨,将至大旱的,还有奏边疆兵员粮米皆有短缺告急的。

皇帝只在龙椅上安坐,一言不发。

齐开阳不耐这种场合,心中烦躁。

又想这皇帝火急火燎地下旨召自己进京,从头至尾连看都未看自己一眼,大殿上就没自己这么个人,事事离奇。

少年人风风火火,既被人请来,就不喜被人忽视,心下更是不耐。

三名朝臣躬身启奏完,皇帝全无一言,他们只得继续等候。

片刻之后,那老太监又从珠帘后转出,轻声向皇帝低言几句,皇帝才道:“有理,就依皇后之言。”

老太监尖声道:“陛下有旨:户部朱侍郎为钦差,着拨内府粮米并钱粮,三日后启程往夏郡救灾。礼部涂尚书备国礼,五日后为良辰吉日,择吉时祭拜天地祈雨。兵部即日筹备兵粮,若有短缺再奏。”

朝臣们又议了议钱粮所需的数目,其间几回,皇帝均一言不发。

只看老太监转进又转出,他才依次恩准。

齐开阳连连皱眉,珠帘后是皇宫在听政?

后宫干政已是不该,皇帝居然言听计从,难怪民间流言纷纷说是妖后。

齐开阳虽不明这些政事,从头听下来,诸般应对无甚出格之处,这位妖后干的好像又不是什么人神共愤的坏事。

其后朝中诸事繁杂,齐开阳百无聊赖地旁听,都能听出宋国内部乱象纷呈,这样的国家内忧外患,迟早是被吞并的下场。

直到礼部与吏部启奏明春恩科之事,齐开阳蓦然想起结义兄弟卓亦常。

卓亦常以儒入道,三兄弟之间,他是必要入仕修行。

卓亦常饱读诗书,年纪尚幼时参加宋国院试乡试早已顺利过关,只等会试开恩科。

这么说来,卓亦常明春就要来新郑会试?

齐开阳打起精神,兄弟未来前程的大事,提早听一听,既能接触皇帝,或许能帮上些忙?

齐开阳认真倾听,来年开春是大恩科,文武同开会试。

宋国百孔千疮,用人之际,听礼部与吏部两位尚书的意思,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会试当广纳贤才,不拘一格。

两位尚书启奏完,皇帝依然心不在焉,只等老太监再从珠帘后转出禀报后,还是依皇后之言降旨。

齐开阳暗暗摇头,只个把时辰,就察觉宋国的亡国之相一时之间,相助卓亦常考个好名次的心思都淡了许多。

反倒想着要不要劝劝三弟,宁愿换个国家重考算了。

否则来侍奉这种昏君,卓亦常往后有得苦头吃。

好容易挨到诸臣奏毕,再无余事下朝,齐开阳大大松了口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