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庄秀对这位未来的新女婿很满意。
庄秀自顾自地往屋里走,不住地夸赞着王杰:“要说还得是当过领导的人会来事儿,瞧瞧,这才刚确定关系几天,礼就送来了。不光给村里的小们送零嘴儿,还送了十几双棉手套。”
来到屋里後,正说着呢,又不知道从哪摸出一副新的棉手套放在了桌子上。
毕竟张家也不是跟全村所有人都走得近,所以他送来的礼,只给了平时关系近的人。
这是给刘淑琴的。
听庄秀说,王杰的家庭条件不错,爸妈都是做生意的,市里头也有好几套房子。
不像周凯,和张燕在一起时嫌弃她穷,想复婚也是为了家里的房子。
他是真的喜欢张燕。
“钱不钱的无所谓,人好比啥都强,”往竈台里添着柴,刘淑琴语气平淡地说道,“还是多相处相处吧,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儿,不能急。”
“是啊,我也这麽跟燕儿说呢。”
说是这麽说,从桌子上抓起一把瓜子後,庄秀还是露出了十分满意的丈母娘笑,“不过现在瞧着王杰是真的好,但愿这次没看错人吧。”
看向竈台上放着的红薯粉,庄秀又说,“婶儿,又要做红薯粉呢?”
“嗯,”刘淑琴把盆里的红薯粉搅散一些,又说,“这不是挖了红薯多嘛,正好做点粉条,到时候好拉去市里头卖。”
刘淑琴这还没开始做呢,庄秀就往厨房凑了凑,“多给俺留点呗?这麽些年都没吃过你做的粉条了,每次过年熬大锅菜都说呢,要是放点你做的粉条就好了。”
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就是这样,不爱吃什麽稀罕的山珍海味,就爱吃点这些简单的美味。
刘淑琴笑道:“中,等明儿做好了给你送一筐去,保准你吃个够!”
“等粉条做好准备拉去哪卖?”庄秀又问。
刘淑琴:“看看吧,随便找个市场摆个摊就中。”
庄秀主动提议道:“要不给老陈,让他拉去供销社卖吧,这几年咱村的东西基本都拉去那了。”
供销社给的价钱不算高,但却能全部收下,总比这麽冷的天在路边摆摊要好。
刘淑琴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那中,明天我去跟老陈说说。正好过节呢,我也好带着佳欣去市里头转转。”
刘淑琴这次一共做了八斤的粉条,卖给供销社估摸着也就二十块。
不过这二十块不再是她们的生活费,而是零花钱,因为刘淑琴去找村长的时候,又向他借了一千块,权当做预支自己的拆迁补偿款了。
拆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笔钱迟早要到她手里。
刘淑琴算是想明白了,早花早享受。
反正迟早要成“富婆”的,没必要再多过几天苦日子。
拿着这笔钱,刘淑琴带着乔佳欣好好地在豫市挥霍了一把。
不仅买了衣裳丶下了馆子,还在商场里挑了一台电热暖,这样外孙女晚上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冷得直搓手了。
“七百五块?!”
看到电热暖的价格,乔佳欣差点惊掉下巴,“算了算了,还是别买了。”
“买,必须买。”刘淑琴坚持道,“咱现在不用那麽仔细了,该花的钱就得花,要不留着干啥?”
看到姥姥这麽潇洒,乔佳欣不禁笑出了声。
姥姥变了,变得更加开朗丶自在,在摆脱生活的枷锁後,整个人都重新充满了活力。
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喜欢“买买买”“花花花”的姥姥,瞧着也比之前年轻了好多岁呢。
是啊,姥姥有几百万的拆迁费呢,哪怕放在银行里,每个月都能有几千块,有什麽不能花的呢?
可是……
“姥,你忘了,咱家的电线不行,买回去也用不了啊。”乔佳欣提醒道。
刘淑琴:……
谁能想到呢,竟然还能有钱花不出去的时候。
等过完年村子就要拆了,这时候再捣腾电线也没必要。
扭头看看那些大彩电丶DVD丶洗衣机,刘淑琴遗憾地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天,这些东西一样都买不回去了。
唉,还得再过两个多月的苦日子。
祖孙俩从市里回来的时候,天刚擦黑。
白天在市里吃得是挺好,但刘淑琴还是觉得自己做得饭菜更香,所以买了不少食材准备回家自己给自己做大餐吃。
从大客车上下来後,刘淑琴在长椅上坐着缓了好久。
“唉,我这辈子就是穷命,闻到汽油味就想吐。”顺了顺气,刘淑琴一边走在前面一边自言自语道。
乔佳欣从兜里摸出个橘子,剥好後递给她,“那咱以後就不坐了,我骑三轮车带着你。”
刘淑琴唇角微擡,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