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言
敲完最後一句“正文完”时,恍惚间竟像看见故事里那对牵手站在海边的人。
原来不知不觉间,文希和赵银早已从纸上的名字,变成了带着温度的“同行者”。
最开始写文希,是想圆一个“藏在细节里的暗恋”梦。
他是影帝,却要在小号里偷偷存赵银的舞台截图,连递润喉糖触到对方的手都要记录。
他看似得体从容,可煎蛋被烫到时会愣神,赶海划伤脚时会盯着赵银的背影发呆,这些“不完美”的小反应,才让这个角色真正“活”了起来。
而“希是希望”的设定,也藏着我的小心思:文希不仅是文家的希望,更是赵银这座“冰山”里,悄悄融出的那片温柔的希望。
至于赵银,这个“冰山顶流”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真的“冷”到底。
他提前让助理备烫伤膏,把没发售的星星灯说成“节目组发的”,在笔记里记满文希的喜好,连“走在左边护着他”都成了下意识的习惯。
这些“暗戳戳的偏爱”,才是我心中最戳人的“糖”。
尤其是风波里他推掉工作守在医院,帮他翻出五年前的手稿替文希正名时,突然懂了:所谓“冰山”,不过是没遇到愿意融化的人。而赵银的温柔,从来都只给了文希一个人。
有人问过,为什麽要写“抄袭官司”和“投毒风波”这样的波折?其实正是这些不那麽“甜”的情节,才让他们的感情更显珍贵。
文希不是只会躲在赵银身後的人,他带着手稿和老师的证词打赢官司,是对“原创初心”的坚持;赵银也不是万能的保护者,可他愿意为了文希卸下所有“人设”,用最硬的态度挡在前面。
他们从不是“一方守护一方依赖”,而是“你向前走,我一定并肩”。
就像文希说的“有人替我挡风雨”,可赵银的回应,从来都是“我们一起扛”。
现在回头看,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双向”的瞬间:文希因赵银的一句话坚持了五年,赵银用五年的“关注”回应他的暗恋。
文希在小号记录心动,赵银在镜头外准备惊喜。
连五年前颁奖礼的擦肩而过,都成了後来“双向救赎”的伏笔。
原来最好的感情从不是“我追你跑”,而是“我偷偷靠近时,发现你早已在等我”。
文希和赵银的故事还没结束,就像现实里所有认真相爱的人一样,他们会继续在新戏里演绎不同的人生,会在同居的日子里。
而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不过是替他们记下了最初的丶最温柔的那一段。
毕竟,属于“希有银”的未来,永远值得期待。
写《顶流的专属饲养手册》之後:把未说出口的遗憾,写成双向守护的光
其实在文希的“抄袭官司”里,藏着我自己没说出口的一段过往。
我花了整整一个月打磨的人设和大纲,被人指着说“抄袭某热门IP”。
那些熬夜改了三版的人物小传丶反复推敲的故事伏笔,在一句轻飘飘的“像”面前,突然就成了“不被认可”的存在。
我抱着手机坐在书桌前,看着屏幕里密密麻麻的文字,第一次觉得“创作”这件事,原来这麽脆弱。
後来写文希被林锦泽指控抄袭时,总忍不住把当时的心境揉进去:他站在签名会的後台,听着外面粉丝的质疑声,面对林锦泽“装可怜”的反咬,他明明有证据,却在一瞬间慌了神。
那是我曾有过的迷茫,是看着自己用心浇灌的“作品”被泼上脏水时,既委屈又无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