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平原之战
荀棣于萧关屯兵数月,今日于城中用饭之时,却闻一人到来。
“越廷尉匆匆而来,可曾用饭?”
“已用过了,不劳将军费心。”
“廷尉前来相助于我,棣甚是感激,只是不知廷尉有何妙计?”荀棣将越临迎入城中,两人于屋中对谈。
“将军屯兵西营已久,何不率兵往平原郡而去?”
荀棣尚未出声,便听卺平言道:“安蛉县与云谷县唇齿相依,左边是屯粮重地襄梁驿,後方则是与马牧郡一江之隔的崤行郡,末将听闻禹军主将郯奇已命一彪人马杀奔马牧,倘若大军往崤行郡而来,我军岂不危险?”
“依卺校尉的看法,我军应当以逸待劳,静观其变?”
卺平撇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道:“陛下未曾下令,我等自然不敢擅动。”
越临拍了拍袖子上的尘土,轻声说道:“卺校尉如此忠君之人,临自然不敢多言。”
此时,张缭上前一步,擡手说道:“敢问廷尉有何妙计?不妨一一道出,我等屯兵已久,只怕是贸然出征,害了全军将士,而今廷尉远道而来,我等自是感激不尽,卺校尉直言直语,还望廷尉不要怪罪于他。”
“张将军客气了。”越临说道。
“而今金城关一战大获全胜,郯奇率兵逃往通津,云将军率军追赶,我已写信与他,让他令荀将军镇守马牧,以便接应将军,至于眼下的战事。”
“眼下战事如何?”
“将军要做的不是攻平原之地,而是先夺襄梁驿,此地粮草充足,可供我军支用半年,襄梁驿如今有两位少将,一人名为李宕,一人名为戚卜,此次若要取胜,关键便在这位戚少将身上。”
越临起身,继续说道:“将军可先令兵将攻取平原,再另派一彪人马攻襄梁,戚卜与平原郡丞曾是同窗之友,感情甚笃一兵将携带木牍,便说是郡尉亲笔,乃是军情急报,以此诱得戚卜领兵出城。”
“两地之兵,需得一多一少,平原多则襄梁少,将军亲自率兵攻平原,谅那郡守也不会多疑,但有一点,此次出征,无需交战,待襄梁陷落後令上下兵将後撤三十里,此时将军不宜急躁,只需安心等待马牧郡的接应之军,如此两军强攻,平原之地必落入我军手中。”
闻言,卺平冷哼一声,扬声问道:“说的轻巧,若那郡守执意不出,又该如何?”
“敌若固守,当诱其出。莫非卺校尉不曾读过兵法?”越临道。
卺平猛的站起,挥袖而道:“什麽兵法古籍,我从来不读那些!战场上的事,岂是读一两本书就能明白的?廷尉不曾上过战场,自然可以凭借一张巧嘴随意擘画。”
话音未落,张缭立马拦下卺平,怒斥道:“卺平,不得无礼!”
“越廷尉是为我军筹谋,不惜跋山涉水劳动己身,纵然你不通谋略,也绝不能出此不敬之语!”
“仪之兄,他一个俗儒文士,仗着读过几本古籍,便在此纵论天下,我倒想问问,他打过几次仗,杀过几个人?!”
“住口!!”
荀棣面色沉重,万分无奈。
一阵沉默後,他走向越临,请他进侧室详谈。
“将军,我……”卺平叹了口气,背过身去。
张缭看向他,并未说一字一句,过了一会,荀棣传其入内,三人细谈一番後,已至申时。荀棣将地图收起,随即命卺平等人率兵攻取襄梁驿,他与张缭则率兵攻取平原。
出室之前,张缭有些好奇的看向越临,问道:“廷尉为何对两地之士如此了解?”
越临不紧不慢的道:“从前于此地求学,故而有些见识。”
“原是如此。”张缭道。
越临走向城楼,遥望眼前之景。
大地苍茫,百草枯萎,不见飞禽走兽,远远望之,仿佛依稀可见鄱江的轮廓,他瞧了许久,身上的貂毛向後飞去,张缭不明白他在看什麽,只循着他的目光看去。
两地之间,一名驼着背的老人推着木车,突兀的闯进两人的视线之中,木车上坐着两个孩童,过了一会,两人见老人停了下来,仿佛在唱着什麽,亦或是什麽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