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风云变色
血在烧。
我回过头时,从远处飞来一物,擦过袍子哥的刀刃,锐利的火花一闪,那迅猛前来的速度,钝钝地撞击了一下我的肩头。撞击如此猛烈,我的身体甚至産生了一丝酥麻之感。
不远处的卫三原见状,竟直接丢下了载淦父子。他不顾仇人在侧,冲往我的方向,我不由摇头:这儿女情长,怎麽能做大事?可他看向我的肩头,脸色一片铁青。
我才发现:还做什麽大事,我已出了大事。
对面,是一支步枪的枪口。
月圆之夜,最大惊喜——我中枪了。
电影里,中枪时呜哩哇啦的表演,都太浮夸。按照幸存者的讲述,正确的反应,往往是感受到碰撞丶再産生酥麻,然後,你像看见鬼一样,低头看见枪口时,才突然脸上抽搐丶眼中含泪,甚至不敢相信地看向举枪的人——剧烈的疼痛,会铺天盖地袭来,这痛感,甚至能使人瞬间昏厥。
我看了看肩膀,衣服破了。我擡起头,抽搐丶颤抖,颤抖,再颤抖——我抖了大概十秒钟——痛感却一直没有来。
惟那声枪响,将周边一切消音。世界出奇安静,我的眼前,变成了无声的默片。黑暗中涌出一个接一个的人,他们手中的步枪,直指向盐帮的弟兄们,袍子哥护在我的身前,卫三原冲到我的身边,急急扶住了我的肩头:为我带来撞击的,是袍子哥被子弹打碎的刀刃,而那子弹,与我真正的擦肩而过——只擦过了我的肩膀,擦破了我厚厚的秋衣。
我看向来人手中那步枪的模样,这长度丶这样式丶这造型……
谁能想到呢?我没有当上中华第一人,我却先中了“中华第一枪”:
那是汉阳造步枪。
这在此後占据了中国战场五十年的步枪,来源却是一个山寨贴牌的故事。
1898年前,德国生産了一款1888式步枪,作为德国最早的无烟制式步枪,産量一百多万支,配备给德军後,却发现缺点一堆堆,于是很快被1898式毛瑟步枪代替。
那这多出来的一大堆怎麽处理?出口换钱。
翻译一下:找个冤大头接盘。
于是,彼时急需为军队采购军火的清政府,华丽丽的登场。
由于1898式毛瑟步枪世界闻名,德国的奸商们,在卖1888式步枪时,干脆给它改了个名字,叫1888式“毛瑟”步枪。类似于山城爱玛仕丶义乌普拉达。
不知道是德文没学好丶还是武器知识没学好,当时的清廷采购代表,竟将这批在欧洲卖不掉的步枪,直接引进了中国。
贴牌二手货,谁用谁知道。引进後的这批步枪,很快露出了种种缺点。
幸好,智慧的中国人,尤其是着名的汉阳兵工厂,根据这批货,进行了研发及改造。具体操作在此不表,总而言之,1904年,“汉阳造”步枪面世,这一批改造後的步枪,顺利在比赛中秒杀清军此前使用的武器,从此成为中国军队使用的主要武器,被誉为中华神枪。
而在仅仅两年後的1911年,武昌起义第一枪,也就是由新军营中的汉阳造步枪打响。
但现在,起义还未发生,这将在未来开天辟地的枪,仍握在听话的清兵手里——
对准的却是我。
我的听力,终于恢复,只听得一声“有埋伏!”
此时的码头上,已乱作一团,枪声人声丶风声浪声,卷在一道。
载淦父子身旁的会衆,逐一中枪,几名劲装之人,冲到载淦与载老跟前,要将二人劫走。卫三原锁眉,朝载老的方向开出一枪,载老却一个打滚,直接趴到一个劲装之人身後躲着。
我一边闪躲着身後的枪子儿,卫三原将我护在身边,我惊慌问道:
“是清兵来了?”
这样的武器,和枪口对准的对象,只可能是清军。
卫三原点头,沉声下令道:“取武器!迎敌!”
“迎敌!”一句话,由身边的会衆传开。
盐帮会衆们,纷纷取出武器,与那黑暗中层出不穷的清兵对峙。
卫三原将我拉至堤坝前,这里有几处乱石,可作暂时的掩体。硝烟中,卫三原的眼中映出火光,他看着我时,我看到了一丝不舍:才多久之前,他告诉我,我们将成夫妻,而此时,枪火声中,我们已生死一线。
他却没有再对我说什麽情话,只对袍子哥道:“带着她,速速离去。”
我拉着他,猛地摇头:“我要留在这陪你!”
生死关头,我把他丢下,还是人吗?
可卫三原却只将我推向袍子哥:“快走!”他犹豫片刻,望着我低声道,“你留下,我会分心。”
事已至此,我只得由袍子哥拉着我,往那海面逃去。
*
血,溅到了我的身上。
又是一声枪响,击中我身旁的会衆,他中枪时,眼睛朝天只望了一眼:
月圆之时,却永离世间。
那血腥味,混着他的眼神,似附在我的身上,挥散不去。
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眼前逝去。我不由有些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