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
客栈的油灯将熄未熄,火苗时不时跳动一下,在墙上投出扭曲的影子。晏昭盘腿坐在窗边,用一块软布细细擦拭红尘剑。剑身上的赤色纹路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沉,像是干涸的血迹。
"还有三日就能到昆仑山脚了。"她头也不擡地说,"这一路倒是比想象中顺利。"
云谏坐在桌旁,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书册,闻言轻轻"嗯"了一声。他换了一身靛青色的粗布衣裳,发间的桃木簪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看起来倒像个赶考的书生。
晏昭瞥了他一眼:"看什麽呢这麽入神?"
云谏将书册转过来,露出封面上褪色的字迹——《九州志异》。"在楼下捡的,"他说,"记载了不少民间传说。"
晏昭擦剑的手顿了顿:"你什麽时候对这种东西感兴趣了?"
"三百六十七页。"云谏翻到某一处,指尖点着上面的文字,"讲的是昆仑山下的一个村子。"
晏昭放下剑凑过去,发梢垂在云谏肩头,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书页上记载着一个古怪的习俗:每年冬至夜,村民们会往山里送一对童男童女,说是献给山神的祭品。
"这算什麽传说,"晏昭嗤笑,"分明是邪修搞的鬼把戏。"
云谏合上书:"昆仑山脚确实有个村子,叫白溪村。三百年前我下山游历时,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日。"
晏昭来了兴趣:"然後呢?"
"村里确实有祭祀的习俗,但只是摆些瓜果糕点,从未听说要用活人。"云谏眉头微蹙,"除非这百年间发生了什麽变故。"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吹得窗棂嘎吱作响。晏昭起身去关窗,发现远处的山影间隐约有火光闪动。
"那边好像有人。"她眯起眼睛,"看着像是。。。。。。"
话未说完,云谏已经出现在她身後,一只手搭上她的肩膀:"别出声。"
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晏昭瞬间绷紧了神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远处的火光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移动——至少有十几支火把,正朝客栈方向逼近。
"追兵?"晏昭压低声音。
云谏摇头:"脚步沉重,呼吸杂乱,是普通人。"他顿了顿,"但其中有三个修士,修为不高。"
晏昭松了口气,随即又疑惑起来:"深更半夜的,这些人要干什麽?"
很快,答案自己送上了门。楼下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店小二睡意朦胧的抱怨,以及一个粗犷男声的呵斥:"官府查案!开门!"
云谏和晏昭对视一眼,默契地开始收拾行装。当杂乱的脚步声踏上楼梯时,两人已经收拾妥当,随时可以破窗而出。
"就是这间!"店小二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今日确实有一男一女投宿,男的穿青衣,女的着红衣。。。。。。"
门被粗暴地踢开,五六个衙役冲了进来,领头的捕快手握钢刀,满脸横肉:"奉县令大人之命,缉拿妖人!"
晏昭差点笑出声:"妖人?"
捕快瞪着她:"近日镇上接连有孩童失踪,有人看见一红一青两个外乡人在附近徘徊!"他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就是你们没错!"
云谏上前一步:"这位差爷,我们今日才到贵地,如何能掳走前几日失踪的孩童?"
"少废话!"捕快一挥手,"带回去再说!"
衙役们一拥而上,却在距离云谏三步远的地方突然僵住,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捕快脸色大变,哆哆嗦嗦地指着云谏:"果丶果然是妖法!"
晏昭叹了口气,从腰间摸出一块令牌——这是白天从那个老婆婆那里得到的灵感。令牌上"玄天宗"三个大字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看清楚了,"她晃了晃令牌,"我们是玄天宗的修士,奉命追查孩童失踪一案。你们这般大张旗鼓,若是打草惊蛇。。。。。。"
捕快的表情顿时精彩起来,从愤怒到震惊,再到惶恐:"原丶原来是仙师大人!小的有眼不识泰山。。。。。。"
云谏擡手打断他的告罪:"说说案情。"
原来,这一个月来,附近已经有五个孩子失踪,年龄都在八到十二岁之间。奇怪的是,每个孩子失踪前都会做同一个梦——梦见山神邀请他们去玩。
"山神?"晏昭挑眉,"就是《九州志异》里那个?"
捕快连连点头:"正是!县志记载,百年前白溪村确实祭祀过活人,後来被一位路过的仙师制止了。没想到如今。。。。。。"
"带我们去最近的失踪现场。"云谏突然说。
捕快不敢怠慢,连忙引着两人下楼。客栈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对着他们指指点点。晏昭注意到人群中有三个穿着灰色道袍的人,正悄悄往後退去。
"那三个有问题。"她碰了碰云谏的手臂。
云谏微不可察地点头:"跟上去。"
借口要勘察现场,两人很快摆脱了衙役的跟随,悄无声息地追着那三个灰袍人出了镇子。月光下,灰袍人的身影如同鬼魅,快速向山林深处移动。
"不是正经修士。"晏昭压低声音,"步伐虚浮,气息浑浊。"
云谏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前方出现了一座破败的山神庙,灰袍人警惕地环顾四周後,鱼贯而入。
两人绕到庙後,从一处坍塌的墙洞向内窥视。庙内点着几支惨绿色的蜡烛,照出中央一个诡异的法阵——五个孩童被摆在五角星的五个顶点,昏迷不醒但胸口尚有起伏。三个灰袍人跪在法阵前,口中念念有词。
"活祭。。。。。。"晏昭咬牙,"这帮畜生!"
云谏按住她拔剑的手:"等等,看他们要召唤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