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藏锋流言上
程衍诧异地看着他,那人不躲不避,见她也看着自己,粲然举起手中酒杯向她遥遥致敬,而後一饮而尽。
此人周身气度和煦如三月天中的暖阳,是与沈渊身上那一看就常不与人亲近的疏离全然不同的。
“在看什麽?”
她正疑惑着,就听得耳边熟悉的声音,一只白玉似的手在眼前晃了晃,就见沈渊拿着几个包好的纸袋,已经回来了。
待再一转脸,只这一瞬的功夫,那白衣公子竟已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没事。”她摇摇头,见他手上拿着几个小纸袋,忍不住问道:“你去做什麽了呀?”
沈渊没说话,打开一个纸包,轻轻送到她面前:“尝尝看吗?”
程衍接过,见是一袋蜜渍桃干,与一些杂七杂八的糕点与其他小食。
这才知道原来他方才下楼,原只是为了给她买这些小点心,不禁又是欢喜又是感激,一入口没忍住又连吃了几块。不免暗叹他如何对自己的喜好如此了如指掌。
“怎麽样?”他有些紧张地看着她,见她面上并未露出什麽不喜欢的表情这才放下心来。
邻桌几名客人喝着酒,正在讨论进来蜀山派掌门新得一利剑法器,传闻剑鸣如雷,是罕见的珍宝。
“说得神乎其神,比上那承影剑又如何?”
“那多半是不能比的吧。不过後者谁也没见过,都是听说。听来的东西,指不定有几分真。”
“可这些日子到处不都在传承影剑重现世间的事麽,说是拿到就能真的得道飞升,这都传了几百年了。”
“呃,倒也没有,我奶奶说她年轻时候就没这个说法,她老人家都八十八了。非要讲的话,也就最近一二十年开始,从前一直都是凌霄宗掌门的佩剑罢了。”那路人又说。
这几天在路上,几人也多多少少有讨论过那个将程衍带来此地的神秘道人,只是都没什麽头绪。
前日夜间的闲话里,程衍好奇心起,问起这凌霄宗究竟是何来头时,曲星岚略略沉思片刻,才解释着:
凌霄宗被誉为天下道法武学正宗,仙门百家之首,坐拥修真界北斗之望。
一是因其靠的便是秘藏的,绝不外传的剑法与修炼秘术,即太极九剑与阴阳两仪之术独步天下,每一代招揽弟子极少,却是代代出宗师大能。
二则是因为那刻在令牌後的十六字箴言了。
所谓“‘上承天命,下守人伦;诛邪卫道,伏魔镇魂。’”是说凌霄宗门下之人都是受了天命来守卫天理人伦,诛去世间一切邪魔以护大道的意思。
虽说修道之人既有法力傍身,被世人尊称一声仙师大能。但却并不将所谓除妖兽伏魔,看作是责无旁贷的分内之事。
每当妖兽或邪祟,以及某些走火入魔的邪修为祸一方之时,各门派修士也很少主动出手。多半都是被影响生活,甚至丢了性命的凡人们,去请“仙师”出山降妖伏魔。
报酬或以金银财宝或是仙器法宝,这就各不相同了。
对各门派而言最重要的,自然还是门派本身的传承发展,以及修士自己求仙问道,以求得道飞升的修行路。这类凡俗之事则被归为应当远离的,干扰修行的杂务而已。
唯独凌霄宗依那十六字箴言为门规祖训,路见逢灾逢魔,必拔剑而出。谁来主动来求门下弟子出山,绝不推辞亦不收分文报酬。百年基业之下,无论是修真界还是凡人之间,自然是盛名远播。
但曲星岚说完,望着篝火噼啪,静了静,又道:“只不过十年前,突然出了一件大事,自那以後就几乎见不到他们的人了。现在各地负责诛邪除祟的多半是———呃,算了没什麽。”曲星岚道。
“什麽事?”程衍奇道。
“这就得从他们的那件镇派之宝‘承影剑’说起了。传说是上古三大神剑,神剑承影,帝剑含光,魔剑宵练。得此三剑其一就是神器在手,可修为一日十万里,得道飞升,称霸修仙界。”
曲星岚掰着手指头边数边说:
“可十年之前,他们镇派的重宝忽然失窃,紧接着当时的凌霄宗掌门就突然仙逝,换了新人。”
“这麽突然,为什麽?”
“不知道,凌霄宗的人个个对此避而不谈。也是从那以後,就少见他们的弟子走动了。说起来,我们这些日子出来,倒是总听得见什麽承影剑重现世间的传闻…不少人都起了心思,盼着得到传说中的神剑好一步登天呢。黑市里还多了一大堆仿制的假剑来骗人,热闹成一锅粥了。”
“谁在传。”沈渊突然问道。
“这怎麽知道。这种传闻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到最後谁还知道出处。”
曲星岚不太喜欢他整日里这副拽样,满不在乎地说:
“那含光剑乃我朝开国皇帝佩剑,如今是皇室的传家宝。宵练早就失落不知所终。只有承影,是一直为凌霄宗历代掌门人所持的。皇帝的东西不好抢,丢了的呢找不到,只剩下一个在眼前晃的,免不得招人惦记咯。”
如今,这柄神秘消失的神剑再次重现世间的消息却不胫而走,让程衍总觉得,背後有种难言的阴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