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嫂嫂万福讲的什么故事 >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第1页)

第43章

翌日。

王昭云醒来时,又是日上三竿。。。。。。每次与某人同榻而眠,好似总要晚起许多。

惫懒是罪,况且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为此,王昭云特特训诫了一番春娘,说她不能有了姑爷便就忘了姑娘,谁是主子应当铭记在心。

哪能由着姑爷下了姑娘的脸面之後,第二日还能全听了姑爷的吩咐,根本忘记了姑娘的嘱咐?

但春娘对王昭云的话倒是不以为意。

“姑爷是怕姑娘熬坏了身子,又怕姑娘休歇得不够多,可全都是为了姑娘好,老奴怎能不听姑爷的?”春娘摊摊手,一副倒戈了还有理的姿态。

她又说:“姑爷还怕姑娘日日沉迷在那些书册里,已经命卓军师来了府上,要帮姑娘一道研究那些诗集。”

卓军师来了?

不是说了不必军师吗?

王昭云已经将前一瞬的耳提面命放下,却是挑起了眉,略有不安地看向春娘。

除却大材小用,王昭云不愿卓业参与教本编纂还有另一原因。

元井收集而来的书册诗集多有偏向性,逐一阅览之人若是留心,便能发现其中端倪。

而卓军师又非愚讷之人,约莫在书塾待上两日,便能完全摸清王昭云葫芦里卖的什麽药了。

可春娘却回说:“奴以为,卓军师能帮着一道整理书册诗集未必不是好事。”

她看住自家主子拧成团的眉,说出自己的想法:“先夫人离世若当真与青溪有关,与边州有关,那事情水落石出之日,将军不可能无从察觉,既如此,姑娘何不干脆先借住军中力量,尽早破开真相?”

她顿了顿,又说:“难道姑娘是打算永远都不将此事告知将军?”

王昭云默然。

她尚不能知晓真相的事情,告知不告知,又从何说起?

王昭云不置可否,但终究还是受了裴远山的好意,允了卓业一道编纂城主府的书塾教本。

作为在边州待了超过十年的老人,卓业对边州的了解不比秦稚要少,且大约是由于卓业尚处壮年的缘故,神思清敏,他对过往事件的许多细节都记忆犹新。

是以,无管是对书籍是否属于边州丶来源如何,还是对知识内容是否合宜编纂到教本以作学习和宣传,卓业都能做到精准把握。

虽说最终,王昭云未能从杂乱的书册中再找到青溪先生的生平痕迹,但到底是在年前完成了教本的编纂。

*

自从将卓业借给王昭云编纂教本後,裴远山便未再回过城主府,整日都待在城外营寨的地窖中。

这里本用于储藏军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但因粮食素来短缺,地窖便就空了下来。

几年前,裴远山命人将地窖内里做了改建,作为战时临时避难所,至于非战时,便用作重要军报文件的储藏密室。

“没想到,将军这些日子倒不比我闲着,竟也是‘埋头苦干’?”卓业帮着王昭云理完教本,便从城主府回了军中,当先就来同裴远山汇报情况。

裴远山那厢从灯下擡起头来,掩映的光亮下,胡茬子已有寸长,那憔悴的模样不比打了一场难战好多少。

“夫人的事情办得如何了?”他撑了撑後背,随手合上一本书册叠至一旁,那书册封面上赫然“青溪策论”四个大字,其下,还是本本以“青溪”开头做名称的书册。

卓业扫一眼那些陈年旧书,挑了挑眉。

早年,“青溪先生”的书多已被朝廷秘密下令焚毁,民间几乎无有留存,那将军夫人处有一份完本已算难得,却不曾想,将军这里竟然还有这许多。。。。。。

“边州多是目不识丁的布衣流民或是未曾啓蒙的少年小儿,夫人要做的教本自然也是简单,这几日已经都编纂好了,只需稍加整理刻印便可在书塾教学上使用。”

卓业不敢怠惰,郑重地回答着裴远山的问话:“至于将军的吩咐,我亦已照办,夫人命人收集来的书册虽确实以‘青溪先生’早年作品为主,但我已去其‘精华’,打乱了顺序,若非重新整理,想必夫人亦寻不到内里乾坤,更不可能按图索骥寻得青溪此人的平生。”

裴远山闻言点点头,视线亦收回,落到新一本与青溪有关的书册上。

他伸手拿起,上面写着的是“城防观”。

青溪。。。。。。如果镇北军的将领没有在那场城防战役中死绝,那麽任何一人都能轻易叫出青溪的真正名字。。。。。。

卓业不自觉地轻作叹息,半晌,还是将心底的疑问问出口:“将军不打算将事情真相告知夫人吗?”

*

城主府,前院,还未开张的书塾里。

“姑娘在等姑爷?”春娘续上一壶热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