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锦心里虽然更讨厌杜燕妮,但她知道,温水煮青蛙对《面孔》来说就是慢性自杀。
大家莫衷一是,言辞激烈地讨论起来。责编江叙欢见状,立刻将视频会议界面投到屏幕上,让陈以声拿主意。
“陈主编,您怎麽看?”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回陈以声身上,等待他最终拍板。
“这是一步险棋,现在的《面孔》未必可以招架得住。”
听他要拒绝,池锦也管不得那麽多上下级的礼节,立开麦:“不好意思陈主编,冒昧打断您。现在的《面孔》招架不住,等再过几年更是跟不上一点儿时代的浪潮了。难道我们编辑部这麽多人,我们A组这麽多人,就真的在这里养老到停刊转岗吗?”
她说得很着急,会议室里不免有编辑小声议论。
“如果今天您把我的提案否了,等您康复了来上班……不,今天下午我会再润色一份更好的。如果真的让我做这个小组长,我就一定要改头换面!”
段兴澈被她的架势吓了一跳,拉了拉她的袖子,小声说:“师父,你这太……”
“我还没说完。陈主编,我相信您也是不想看到《面孔》像耄耋老人一样日益老去,所以请让我们试一试吧。”
“我也还没说完。池锦,你这样打断我很不礼貌。”
他擡起眼,看不出任何私人情绪,只有纯粹的审慎与权衡。
“……您说。”
“这是一步险棋,现在的《面孔》未必可以招架得住。但是我们作为编辑,必须让《面孔》招架得住。池锦,由你牵头,杜副编负责。第一,一周内提交一份详细的可操作方案,包括首期推荐人选名单及详细评估报告,人选必须符合《面孔》的调性且有深度挖掘价值;第二,同步做一份详细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预案;第三,封面设计和内文排版需要提前出样,我会亲自过目。”
他的命令清晰而果断,完全是对下属布置工作的态度,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是,陈主编。”
池锦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同样专业地回应。
段兴澈起身:“那咱们来分配一下任务。人选个雷区,选谁不选谁,怎麽做深又不惹怒粉丝,尺度太难拿捏。鑫哥,我看你出过好多期文娱面孔,这个麻烦你先来初步筛选吧?”
“好。”郭鑫点点头。
杜燕妮提醒道:“郭鑫。你去搜集最近三个月有作品上映丶有话题度丶且个人经历有挖掘点的文娱圈艺人资料,重点是那些口碑有争议丶有转型意愿或者公衆形象与私下反差大的。”
池锦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可以优先选择之前投稿过文娱面孔的艺人工作室。既然之前有过合作,现在再邀请他们登封面,对方的配合度应该会很高。”
“明白!”郭鑫点头。
“赵姐。”段兴澈看向赵姐,“风险评估预案这部分你比我们几个擅长,麻烦你牵头,重点评估粉丝舆论风险丶艺人团队配合度风险,以及最坏情况下对我们声誉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好。”
“咱们争取在十二月刊试水一下。”池锦说道,“一个月的时间,紧锣密鼓一些,来得及。”
“好!”衆人齐说着,互相鼓气。
池锦则深吸一口气,打开电脑,开始起草详细的方案框架。她知道,陈以声给的“一周”时限,意味着他需要看到的是成熟可行的思路,而非一个粗糙的概念。
整个A组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前路未卜,但目标明确,所有人都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