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39。公允之事
散朝後,陆霁云被内侍喊住,单独留了下来。
去到了御书房,惠安帝疲惫地叮嘱他——三日後,去城外迎太子回京。他躬身领命,心里清楚这看似简单的任务下实则暗流涌动。
陆霁云心神不宁地退出宫门,险些与一人撞个满怀。
“陆大人小心。”
是总管太监全如意。
他怀中紧抱一紫铜香炉,炉顶丝丝缕缕地溢出淡白烟气,异香扑鼻。
“多谢全公公。”陆霁云敛神致歉。
“大人可仔细着点,”全如意心有馀悸地护着香炉,“碰坏了咋家不打紧,但这香可金贵着,陛下离不了它,夜夜需得闻着方能安寝。自太子离京,陛下圣心忧虑,皇後娘娘特意差人给陛下换了这安神的熏香…”
陆霁云目光无意间扫过全如意腰间佩囊,那上面精巧的缠枝莲纹样令他莫名眼熟,一丝疑虑掠过,口中只道,“想来近日朝中都不太平,便有劳公公悉心照料陛下龙体。”
全如意连声道不敢,抱着香炉匆匆离去。
宫门外,左相叶斌的马车平稳驶离。
他心里其实是气急败坏的,只是城府太深,人前不便于表露出来,只好自己坐在马车上面色阴郁。
叶斌的手指下意识搅在了一起,惠安帝今日的反应完全出乎意料。按照他们的计划,此时是夺取漠北兵权最好的时机。偏偏惠安帝在朝堂上的态度十分奇怪,硬要派督军去西北。
这打乱了他所有的部署,眼看即将到手的兵权硬生生被悬置半空。还有杨广善那家夥,在西南捅出那麽大的篓子……一想到太子手中可能掌握的那份名单,他眼中厉色一闪而过。看来他的计划有必要更快推进到下一步了…以免夜长梦多,再被谁横插一脚。
回府後,他即刻吩咐自己的夫人这几日多去宫里探望皇後,又厉声下令将那流连花街柳巷的长子叶凌云禁足府中。
叶凌云表面唯唯诺诺,心下却不以为然——父亲已位极人臣,为何仍如此畏首畏尾?
**
入夜後,陆霁云避开巡更,悄无声息去到了入江楼。
顶阁的雕花门轻啓,屋内等着他的却不是原先楼里的掌柜。
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轮椅上空荡的锦垫。而本该困于其上的魏长卿,竟身姿挺拔地立于窗边,月白中衣衬得身形如松,哪还有半分残疾之态。
魏长卿闻声回头,恰好捕捉到陆霁云脸上一闪而过的震惊。
“陆大人很惊讶?”他唇角微勾,似笑非笑。
陆霁云迅速压下惊诧,语气却难掩试探,“出宫前,陛下尚忧心王爷重伤未愈,说是太子信中也言及您为救他而身负重伤,不得已延误归期。”
“如今看来,王爷不仅‘安然无恙‘地回了京,连沉疴旧疾都不药而愈……王爷果然是得了老天庇佑之人。若陛下知晓,定然也会十分欣喜。”
“听大人之意,是要向陛下禀明实情?”魏长卿把玩着折扇,语气慵懒,眼底却无半分暖意。
“下官自是站在王爷这边的。”陆霁云敛了笑意,特意压低的声音透出急切,“王爷这般着急冒险返回京城,可是得了漠北那边的确切消息?元凌他…不会真的出了什麽事吧…”
“本王以为,你会更关心太子安危。”
“王爷何必明知故问。陛下仍在,太子殿下自有天佑。更何况,”陆霁云直视魏长卿,“您既允诺会护他周全,便绝不会食言。”
魏长卿默认了他的话,神色微凝,“我已命人打探过了,元凌战死的消息,是夏多利刻意散布的。”
“那个北齐大王子?他为何要如此?”陆霁云蹙眉,“依常理来看,他此时秘而不发,趁机全歼漠北军岂不更好。到时候大景的北境防御便会全线崩溃,他不怕朝廷速遣新帅,重整旗鼓?”
“夏多利此人绝非鲁莽之辈。你我都能想到的问题他必然也能想到。若我猜测的不错,他此举,一方面是乱我军心,另一方面则说明…”魏长卿眸光锐利,“他必有更大图谋。”
“更大的图谋…王爷是指?”
“没错。北齐与我们斗了这麽多年,从来没有哪一次占得上风。而且以夏多利的性格,一旦有了机会必然是死咬着不放的。”
“大景这些年的国库虽不充裕,但与北齐不同的是,大景以农耕立国,而北齐则没有土地适合农耕,所以一旦战事拖得长久了,他们铁骑需要消耗的粮草又十分巨大,後备的供给定然要跟不上。夏多利很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这次突袭虽然看似是他们压我们一头的,然而一旦将这场战事拖久了,对我们而言反而更有好处。”
陆霁云脑中灵光一闪,“北齐铁骑虽锐,却缺乏持久战力。秋冬季近,粮草补给是其命门。夏多利想速战速决,或以战逼和…除非朝中有人许他无需血战便可获利之诺。”
“陆大人聪慧,一点即透。”魏长卿颔首,“按‘那人’计划,此刻新任统帅应已疾赴北疆。但陛下今日却搁置此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