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相父在上朕在下温无玦 > 第67章 汴梁春晓万象更新(第2页)

第67章 汴梁春晓万象更新(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构微笑着在条凳上坐下:“来碗酪,多加些桂花。”他舀起一勺,甜香在舌尖缓缓化开,“这酪味道不错。”

“托官家的福!”掌柜的搓着手,眼角泛着泪花,“自打您颁布了市易法,咱们这些小买卖人不用再给行交例钱,官营的豆坊还低价售卖豆子——您瞧瞧这碗里的酪,比从前多铺了一层桂花呢。”

茶棚外传来一阵喧哗。

赵构掀帘而出,只见两名巡城兵正押着一个灰袍汉子,汉子怀里还揣着半袋米,米袋上印着“陈记粮行”的朱红印记。“大人明鉴啊!”汉子哭丧着脸,“小的就是想……想留两石米给老娘看病……”

“放屁!”围观的老妇拄着拐杖怒声骂道,“你家粮行仓库里堆满了五间房的米,前日还跟隔壁说‘等官铺开了,老子再抬价’呢!”

赵构望向那汉子,忽然一笑:“你老娘要是知道你拿她的病当幌子,怕是得拿拐杖敲你。”他转头对巡城兵吩咐道:“米充入官铺,人送去官学——让他学三个月《商律》,之后去官铺当杂役。”

人群中爆出一阵喝彩。

赵构轻抚被春风吹暖的桥栏,想起系统积分里新涨的“民生值”,忽然觉得这比打胜仗还要畅快。

暮云如染,渐现金色。赵鼎寻到了他。

赵鼎的衣袖上沾染着墨渍,手中紧攥着一卷《算术启蒙》——这是系统新兑换的教材,封皮还散着墨香。“官家,太学的旧址我去看过了。”他指着东南方的宫墙,“旧宫旁有片空地,原是教坊司,如今闲置着实可惜。不如改建成书院,取名‘兴邦’,您看如何?”

赵构望向那片空地,残阳的余晖正为断墙镀上一层金边。“好名字。”他接过《算术启蒙》,翻到第一页,上面画着算筹与阿拉伯数字的对照图,“教材就用系统提供的,再邀请各地名儒来讲授经史。明日开学典礼,朕要亲自出席。”

赵鼎的手指轻轻抚过书页,不禁想起在隆中草庐时,他给刘禅讲解《六韬》,那孩子却总把竹简卷成望远镜看星星。如今,眼前这个孩子骑着马回到汴梁,他眼中所见,已不仅仅是星星,而是整个天下。

“官家!”

急促的马蹄声惊飞了栖息在檐角的麻雀。

守城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怀里抱着一面镶金的信牌:“金国使团到了!为的说是完颜宗望之子,叫完颜永康,声称要……要与我大宋议和。”

赵构接过信牌,金漆在暮色中泛着冷冷的光泽。

赵鼎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金人向来不讲信义,当年海上之盟的事还历历在目,如今突然提出议和……”

“那我们就听听,他们究竟想说什么。”赵构把信牌递给赵鼎,目光扫过汴河上归航的渔船,渔船之后是正在疏浚的河道,河道旁是扛着锄头收工的民夫,民夫们的笑骂声中,飘来官营粮铺的饭香。

他转身朝着皇宫走去,衣摆被风掀起,露出腰间那方刻着“北伐”二字的玉坠。

晚膳时分,新修的汴京行宫里点亮了羊角灯。

赵构望着窗外渐渐升起的暮色,完颜永康的金漆信牌在案头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

赵鼎捧着新得的《农桑辑要》走进来,烛火映照下,他鬓角的白熠熠生辉:“官家,明日金使便要觐见您。”

“相父且看。”赵构指着舆图上的燕云十六州,指尖重重按下,“他们以为我只是在重建汴京……”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点点星火,“其实,我是在筹备一场新的北伐。”

夜风轻轻掀起舆图的一角,露出下方压着的另一张图纸——那是系统新解锁的“火器改良图”,火药配比的数字被红笔圈了又圈。

喜欢相父在手,天下我有请大家收藏:dududu相父在手,天下我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