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2030(第26页)

2030(第26页)

家里的东君都比他吃得好,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富弼讶然不已:“你没在国子监吃过肉?”

“没有。”苏轼夸张地摇头,仔细描述了一番自己平时吃的饭:“我来监中读书已有月余,一次都没有过见过荤腥。至于闻肉味嘛,倒是在同窗中闻到过。”

这里的同窗,说的当然是家里条件好、有钱贿赂厨师加餐的同窗咯。

一首歌突然窜进了扶苏脑海,他捏着嗓子唱道:“手里呀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

苏轼点头连连:“对对对!就是那样!”

又道:“如果让我每天能吃上肉的话,就算天天被张及甫刁难我也愿意。”

梅尧臣瞪他一眼:“就你那点出息!”

苏轼悄悄做了个鬼脸。

扶苏这下算是看明白了——虽然梅尧臣和苏轼之间的交流少得可怜,而且多是前者训斥后者,但梅尧臣肯定是喜欢赏识苏轼的。

若不然,怎么会放任苏轼在富弼富相关面前,告国子监食堂的黑状呢?

扶苏“啊呜”一口羊肉塞到嘴里:唔,不如说,梅尧臣自己也对国子监的食堂供给不满吧。

他是写得出“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人,肯定对国子监内的特权现象痛心疾首。

哎,这么说来,当国子监的老师还真是辛苦啊。一方面它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分管着太学、各州县学私学、以及国家出版等事宜。

另一方面,国子监又是恩荫官员的子弟学校,当老师的每天要和各种关系户打交道。关系户的素质又参差不齐。来几个张及甫那样的,就足够让人脱层皮了。

这么说来,也难怪有国子监背景的朝廷官员们,譬如欧阳修、梅尧臣、石介等都人是坚定的新政改革派了。

因为,他们是关系户的最大受害者啊!

扶苏被自己突如其来的脑洞笑出了声。这一笑,倒把大家被苏轼吸引走的注意力放到了他身上。

“在想什么呢,赵小郎?”

苏轼更是一脸委屈不满:“难道我说自己吃不到肉,你就那么开心嘛?赵小郎你作何居心!”

“哪里有啊!”扶苏为了澄清自己,急中生智道:“我只是想到富相公到时候专门问官家,为国子监申请一笔吃肉的钱,那个画面很好笑罢了!”

“哦?小郎怎知我会进谏官家?”

扶苏呆住了:“难道不,不是吗?”

不然你好端端的休沐日不休沐,微服跑来国子监,还让梅尧臣带学生给你看干嘛?

梅尧臣却突然开口了:“富大人先时未必进谏此事,但听闻小郎之作有感而发,就未必不谏了。”

扶苏:嗯?什么意思?

跟我有什么关系?怎么突然扯到我身上来了?

机灵一点的人,譬如晏几道就反应过来了:“梅博士是要殿……小郎你当场诗谏富相公呢。”

苏轼更是立刻撒娇道:“小郎,赵小郎,我以后能不能吃得上肉,就全看你写的诗能不能打动富相公了。”

等等?这不能够吧?

扶苏立刻看向富弼:富相公,我不当场写诗,你也会进谏给官家的,对吧?

富弼没说对,也没说不对。他只是意味深长地捋了把一胡须:“赵小郎,梅博士是为了你好啊。”

扶苏又突然沉默了。

他是个什么身份,他自己和富弼都心知肚明,梅尧臣却丝毫不知道。他缘何要强令一面之缘的自己写诗?

思来想去,也不过担心他被张及甫和他背后的人报复,所以才找个诗谏的由头,暗示老友在奏折中提及他一笔。

到时候官家一看,嚯,三岁就会作诗的神童?说不定就会生出惜才之心,不理会另一边的谗言了呢?

对一面之缘的孩子,都良苦用心至此吗?

扶苏深吸了一口气:“好嘛,我作还不行嘛!”-

“颜回固乐箪瓢事,群贤岂忍饥馑谈?莫道膳补非恩裨,饱学元为此江山。”

富弼把白日听来的诗,一字不漏地誊写在了奏折上,后面缀上几个字。

——此成王殿下有感之作也。

写完之后,他站起来活动身体时,长舒了一口气:如此,就不怕官家不把他的谏奏当回事了。

富弼走到窗檐之前,看着天边凉凉的月色,又想起了白日发生的一幕幕。

成王殿下猜得没错,他今天专程去一趟国子监,正是为了查补疏漏,进谏官家的。

他在和西夏后续的谈判中,让西夏使臣松口,每年向大宋纳贡一定数量的盐铁。

这是天大的功劳一件,倘若他现在向官家上奏折请愿,用和谈的功劳换自己不用外放,依旧留任汴京,以官家的心软念旧,肯定是会点头的。

但富弼却并不愿意。

他就算留下又如何呢?吕夷简、王拱辰、夏竦……一双双眼睛盯在他的身上寻找错处。他连自保都难,更别提继续推进变革了。

而且,昔日共举新政之人都已四散而去,留他独善其身,当个无实权的参知政事,又有什么意思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