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90100(第3页)

90100(第3页)

重点是,他叫张载!横渠四局的那个张载!

自己怎么这么好运,随便击鼓传花就能传到一位名人的手上呢?扶苏兀自在心里开心了一会儿。不过类似的惊喜太多,扶苏喜悦的心情并不长,很快转变为一丝志在必得。横渠先生,既然你都参加文会了,那出文会集的事情就拜托了!

张载当然不知道,他敬佩的小三元是在如何安排他的,只是万分诚恳地把请求又说了一遍:拜托扶苏把棉花的来历讲一遍。

“唔,我也不是太清楚呢。”

扶苏说道。

一句话,立刻让在场诸多亮晶晶的眼睛转瞬熄灭了。张载无比遗憾地低下头,手指却偷偷卧成拳头,一副不找出来不罢休的样子。

他早年家中有人做官,家道中落后搬到西北投奔亲戚,深感边民之贫苦与西夏扰边之困,曾经洋洋洒洒写策论给范仲淹。后者竟然还真的看他一介白身所写的兵事策,因珍惜他的才气还好心劝他“弃兵从文”。张载之所以能得到太学求学的机会,也是拜范仲淹所赐。

他原本立志在汴京城精研学问,开宗立派,成一代大儒的。但是就刚才的短短一刻钟,他就倏然改变了人生理想——能找到棉花,推广种植,为一方生民立命也不错。

但是赵小三元的下一句话,又让他倏然抬起头来,原本熄灭的希望被重新点燃:“因为,我也是偶然从朝廷处得到的。问及种植之人此物的出处,他们谁也不肯说,恐怕是担心泄密吧?”

扶苏说道。

他有心让鸿胪寺的无心插柳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棉花对国力的裨益实在太大了。要是辽夏两国都拥有了棉花制品,能让治下的子民温暖地渡过一个冬季,对他们大宋百姓的危害便不可估量。倘若他是辽夏的君主,知道棉花来自于极南之处,纵使可能性极小,也会派遣人试一试。

要是真让辽夏和南方的小国搭上线,那就更完蛋了。

所以扶苏选择让自己不知道。他只是一个新官上任、提前去工作单位踩点的“劝农使”而已。能碰上棉花纯属偶然,随手捎走几个制品,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那也就是说……朝廷已经发现了此物,也开展大规模种植了?”

扶苏定定地点头:“对!”

“太好了!”

张载欢呼了一声后,才后知后觉地掩口,像是害怕惊动了什么似的:“此事可要保密?”

扶苏却道:“我都把它拿出来了,要什么保密?或迟或早你们都要知晓的。”

“对了。”他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官家封我为劝农使,本意就是命我将此物推广全国。今日既然诸位看见了,那我也拜托诸君,替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番可好?”

已经没有人在意“天啊赵小三元刚入官场就能被官家亲自选官还委以重任”,他们眼里瞧着的都是那个明晃晃的大饼——他们是第一批见到棉花的人,也是第一批有资格给它树碑立传的读书人。

换言之,当棉花推广开来,但范公、欧阳公等文坛大佬还没来得及撰文时,士人学子之间流传的,还不是他们的文章?

这可是名声大噪的好机会啊!

读书人求官求财者甚多,也有如张载一般无心科举,一心追求著书立说的人。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名声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前者能帮助他们获得商人的资助、高官甚至官家的提携;后者呢,连好名声都没有何谈著书立说?别人根本不认你的!

扶苏这一举动,堪称是自己造了张饼,分给大家吃。而他明明可以独吞掉“首倡之人”的名头,令自己的名声更上一层楼的。

想通这一层的人,看他的目光都要带上一层圣父弥赛亚般的滤镜了。

但要让扶苏说,明明知道大宋最不缺甚至过剩的都是读书人,干嘛不利用呢?免费的笔杆子,甚至不用花钱约稿的,多划算呀。

你瞧,台下没有一个不愿意的,都争着抢着要写呢。

就连坐在一旁的杨安国也道:“老夫亦算参会之人,不知可否忝作一二?”

他全程只负责主持秩序,扶苏的那些话术都是他自己准备的。以杨安国的眼力,当然听得出来个中恐怕只有三分真、七分假。难道你一个新鲜出炉的小状元,就能拿着官家秘密准备许久,朝中大员都不知其存在的棉花制品招摇过市?还能随便传给人看?官家不找你麻烦吗?

不过,关于赵小郎身世上的蹊跷,他和梅尧臣此前探讨过一番,心里早就有数。至于话术嘛真假不重要,好用就行。别说,赵小郎说得连他心里都泛痒痒,想动一动生疏了许久的笔头。

扶苏激动得点头连连:“当然啦!您愿意写的话当然再好不过!”

杨祭酒,虽然后世声名不显,但在当朝的水平并不低。学问文采的水平稳稳压过他一头的,超不出一掌之数。这样的人来给他写推广软文,还是他赚了呢。

至于集文,排版嘛……

“子厚兄既是第一个问我此物为何的人,集文排版后续之事,就拜托给你如何?”

张载顿时受宠若惊,指着自己:“我?”

“嗯!”

他刚想推辞,自己一介白身哪里够格呢。但扶苏绝不会放跑自己看上眼的白工:“子厚兄,你能一眼看出它的不凡之处,还能联想到百姓生计,足以说明你与此物缘分不浅,不是吗?”

他还发动了卖萌攻势,努力眨巴起乌溜溜的大眼睛来:“就当成是帮我一个忙,我欠你一个人情,好不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载只好应了下来,一脸自己“占了大便宜”的神情。周遭人看他也俱是羡慕嫉妒恨。但扶苏却暗道:风光长宜放眼量呀。一千年后,谁占了便宜还不好说呢。

敲定了这番彼此都觉得自己大赚的交易之后,扶苏又定了个交稿的时间,和张载的联系方式,便在一片热闹的议论声中悄然退场了。

等到有人从狂热的讨论中恍然回神,发现文会原本的主人公不知何时消失之后,扶苏溜已然到了国子监外。

开玩笑,难道我会不知道那些想提问的人都是什么心思吗?才不会给你们考倒我的机会呢。

当了快一个月的文曲星降世、神童小三元,他也是有包袱的好不好。

不过,这次文会最大的目的,也就是棉花已经全部发下去,给学子们当参考样本了。也不知道他们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呢?

扶苏搓着手,万分期待-

“这不对吧……”

几日之后,扶苏一篇篇翻看着收上来的文章,乌莹莹的眼底满是不可思议:“不是,他们为什么要乱写啊?”

张载满脸为难:“三元,这文章,咱们是刊还是不刊啊?”

“你觉得这能刊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