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结束后,唐启回到自己的住处——一间与其他工程师无异的简陋木屋。他刚准备休息,周明匆匆赶来:“总督,民政部的龙骧大人到了,说是来视察工程。”
唐启挑了挑眉:“这么晚?请他进来吧。”
龙骧是西南政府民政部长官,他对唐启的许多"新政"一直持保留态度,特别是对劳工的"特殊待遇"颇有微词。
"唐总督,"龙骧拱手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深夜打扰了。”
唐启回礼:"龙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坐。"他示意周明去准备茶水。
龙骧环视简陋的屋子,目光在唐启床铺上那床薄被上停留了片刻:“听闻总督与工人同吃同住,我原以为是夸大之词。”
"工程初期,条件艰苦些是正常的。"唐启淡淡地说,“龙大人此来,有何指教?”
龙骧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件:“这是近期各地官员对’攀钢计划’的反馈。不少人认为,如此大规模集中资源在一个项目上,会影响其他地区的民生建设。”
唐启接过文件,快浏览了一遍:“我理解这些担忧。但龙大人可知道,一个没有重工业的国家,永远只能是列强的鱼肉?”
"道理我懂,"龙骧皱眉,“但八小时工作制、医疗保障、工资保障…这些开销太大了。我们财政本就紧张…”
唐启打断他:“龙大人,明天我带你参观一下工地如何?亲眼所见胜过千言万语。”
次日清晨,龙骧在唐启的陪同下,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铁路路基。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工作着,没有人监督,却个个干劲十足。
"这里的工人大多来自滇黔川山区,"唐启解释道,“过去他们要么务农,要么做苦力,生活毫无保障。现在我们给他们稳定的工作、公平的报酬,还有学习技能的机会,他们自然会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事业。”
龙骧注意到,工地上到处张贴着安全生产的标语,每个工区都有急救箱和清水供应点。
"这些措施确实减少了事故,"唐启说,“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健康的工人比疲惫的工人更能创造价值。”
中午,唐启带龙骧来到工人食堂。饭菜简单但营养均衡,工人们排队领取,秩序井然。唐启和龙骧也拿着碗筷,排在队伍中。
"总督又来了!“工人们热情地打招呼,显然已经习惯了唐启的"不讲究”。
龙骧惊讶地现,工人们对唐启的尊敬自内心,而非出于对权势的畏惧。
饭后,唐启召集了几名工人代表,请他们谈谈对工程的看法。
"以前在矿上干活,干一天算一天钱,病了就被赶走。"一个中年工人说,“现在不一样了,有病能治,干活有保障,还能学文化。我儿子在夜校学算数,将来能当技术员哩!”
龙骧若有所思。下午参观矿区时,身边的工人主动询问了许多技术细节,唐启都一一解答,有时还会指出设计上的改进之处。
"唐总督,"龙骧终于忍不住问道,“您这些知识从何而来?据我所知,您并非工科出身。”
唐启望着远处正在施工的高炉基础,轻声道:“一个人若真心想为国家做点事,总会找到学习的方法。”
当晚,龙骧主动提出要住在工地,体验工人的生活。夜深人静时,他听到隔壁唐启的屋子里传来翻阅文件的声音,直到凌晨才停息。
第二天临行前,龙骧对唐启说:"我回去后会重新评估对’攀钢计划’的支持。不过…"他犹豫了一下,“重庆方面的物资调配问题,恐怕不只是效率低下那么简单。”
唐启目光一凛:“龙大人有何高见?”
"有些人不希望看到西南地区过于强大,"龙骧压低声音,“特别是能够自主生产钢铁。您要多加小心。”
送走龙骧后,唐启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从今天起,"他严肃地说,“所有关键物资都要有至少两个供应渠道,重要文件加密处理,工地加强巡逻。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挑战,还有…”
他没有说完,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启更加忙碌。白天他在各个工地巡视指导,晚上处理文件、研究技术方案,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脸颊日渐消瘦,但眼中的光芒从未减弱。
一个月后,当第一批从滇省调运的水泥终于抵达时,唐启亲自到车站迎接。看着工人们欢天喜地卸货的场景,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只是开始,"他对身边的周明说,“等铁路修通,高炉建好,我们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也能造出最好的钢铁!”
喜欢o铁血滇云,开局差点饿死请大家收藏:dududuo铁血滇云,开局差点饿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