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清川出自哪里 > 第 35 章(第1页)

第 35 章(第1页)

第35章

那场秋雨过後,孟寰海毫无意外地病倒了。寒气入骨,加上连日劳累,他倒在二堂那张硬板床上,发起高烧,额头烫得能烙饼,嘴里含糊不清地骂着“狗日的天气”丶“王八蛋的差事”。

赵铁柱急得团团转,要去请郎中,被孟寰海迷迷糊糊地喝止:“请什麽郎中……浪费钱……熬……熬几天就过去了……”他这寒门出身,骨子里刻着节俭,病得起,药却吃不起。

王主簿等人来看过,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大人保重”,便也退下了。县衙上下,似乎又回到了孟寰海刚来时那种观望状态。

也不知昏沉了多久,孟寰海被一股浓重苦涩的药味呛醒。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看见赵铁柱正端着一个粗瓷碗,小心翼翼地要喂他。

“哪……哪来的药?”他声音嘶哑,像破风箱。

赵铁柱脸上带着点如释重负:“是崔家……崔家主派人送来的,说是府上惯用的驱寒方子,还……还留了个懂药理的婆子,说是帮着照看两天。”

孟寰海愣住了。崔行川?他又来?

他看着那碗黑黢黢的药汁,心里五味杂陈。抗拒,又有一丝难以忽视的……暖意。这暖意比那晚的姜汤更甚,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丶侵入他私人领域的力道。

“不……”他想推开,却浑身无力。

“大人,您就喝了吧!”赵铁柱几乎要哭出来,“您这身子要是垮了,清川县怎麽办?那些刚领了番薯苗的百姓怎麽办?”

最後那句话,像根针,扎破了孟寰海那点可怜的固执。他闭上眼,任由赵铁柱将那苦涩至极的药汁一勺勺喂进嘴里。苦得他眉头紧锁,胃里翻腾,可一股热流却顺着喉咙蔓延开来,驱散着四肢百骸的寒意。

那崔家留下的婆子确实有些本事,喂药丶擦身丶更换汗湿的衣物,手脚利落,话也不多。两剂猛药下去,孟寰海的高热竟真的退了下去,虽然依旧虚弱,但总算能从床上坐起来了。

他靠在床头,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心里那份对崔敬祜的复杂感受,简直快拧成了麻花。这人,一边在清丈田亩上与他博弈,一边又在他病倒时雪中送炭。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巴掌和甜枣,都让他措手不及。

病中昏沉时,他好像又做了梦。不再是破庙,也不是丰收的田野,而是一个安静的书房。崔敬祜坐在书案後,不是拨算盘,也不是看账册,而是在……写字?写的什麽,他看不清,只觉得那身影格外专注,甚至带着点……孤独?

这梦荒唐得让他醒来後直摇头。

能下地走动後,孟寰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赵铁柱把药钱算清楚,封好,连同几句干巴巴的感谢话,让人送去了崔家别院。

崔敬祜收到那份微薄的银钱和措辞生硬的谢帖,只是看了一眼,便放到了一边。老仆在一旁低声道:“孟大人这是……不想欠人情。”

“随他。”崔敬祜语气淡漠,目光却落在窗外那盆有些蔫了的兰花上。他想起那夜在寡妇巷,孟寰海浑身湿透丶焦急指挥的模样,那是一种与官场算计截然不同的丶鲜活而生动的力量。送药,与其说是算计,不如说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他看不惯那人如此不爱惜自已的身子,尤其是在他觉得这人还有用,甚至……有点意思的时候。

“旧仓房那边,修缮得如何了?”他转移了话题。

“已经加固了屋顶,破损处也都补好了。”

“嗯。找个由头,低价租给那些无处可去的孤寡住吧。”崔敬祜吩咐道,“不必以崔家的名义。”

“是。”

老仆退下後,崔敬祜走到书案前,摊开那本未完成的风物志。提笔良久,却只在空白处写下两个字:“疾雨”。

墨迹干透,他合上本子,轻轻叹了口气。有些账,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算不清楚了。

县衙里,孟寰海强撑着病体,重新开始处理公务。他看着桌上那堆关于清丈田亩暂缓三个月期限将至的文书,又想起那碗苦涩的药和崔敬祜模糊的侧影,心头一阵烦闷。

“妈的!”他低骂一声,将笔掷在桌上。

这清川县的新绿,是长出来了,可滋养这新绿的土壤,却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而他与那个下棋的人之间,纠缠的早已不只是田亩和算盘,还有药香,有姜汤,有雨夜仓房里无声的并肩。

前路,似乎更加迷雾重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