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镜组词 > 第 42 章(第2页)

第 42 章(第2页)

这个宗旨避免了直接的政治敏感词,却涵盖了理性主义的核心。

我利用特力菲家族的全球网络,低调而高效地招募成员,吸引来的不仅是理想主义者,还有许多在各自领域感到瓶颈丶渴望寻求更深层意义的社会精英,他们被“啓识”的愿景和特力菲家族的雄厚实力所吸引。

“啓识基金会”的成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一颗深水炸弹。

表面上,它是一个高端丶公益的文化基金会,但它的核心理念,触动了多方势力的利益。

一些传统的权力机构开始暗中关注,评估其潜在影响,某些宗教团体认为这是“世俗人文主义”的扩张,表示警惕,而“普罗米修斯项目”这类机构,则可能将“啓识”视为争夺“意识领域”主导权的竞争对手。

雷迪叔叔对我的新动向保持了审慎的支持。

他看到了基金会带来的正面声誉和潜在的人脉资源,但也提醒我注意分寸,不要触及某些“红线”。

我明白他的顾虑,但“啓识”之路一旦开啓,便难以回头。

与此同时,基金会的工作已悄然展开。

第一个青少年思维训练营在某个北欧小国啓动;一部关于水资源公平的纪录片在独立电影节获奖;一项关于低收入社区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引起了政策圈的讨论……微小的曙光,开始在一些角落闪现。

“啓识基金会”的具体项目慢慢铺开,青少年思维课程在试点学校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孩子们对逻辑游戏和哲学啓蒙表现出浓厚兴趣;关于社会议题的纪录片通过精心选择的渠道播放,引发了小衆但深入的讨论;对社区心理项目的资助,如同滴入干涸土地的甘露,虽然微薄,却带来了真实的改变。

这些举措如同在我那巨大的“基础鱼缸”里投入的优质饵料和净水剂,虽然无法根除竞争,却显着提升了缸内的“水质”和部分“鱼儿”的活力。

一些草根组织丶独立学者丶甚至部分开明的地方官员,开始主动接触基金会,寻求合作。

基金会的网络,如同细微的根系,悄然向社会的肌理中渗透。

然而,这种渗透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原有生态的既得利益者。

一些依靠信息不对称和民衆盲从牟利的机构感到了威胁,开始通过媒体散布软文,暗示“啓识基金会”有“颠覆传统价值观”的嫌疑,某些保守派政客也在议会中提出质询,要求审查基金会的“政治背景”和“最终目的”。

这些阻力在预料之中。

我指示基金会采取低调丶务实丶证据至上的应对策略,避免卷入意识形态的争论,而是用具体的项目成果和严谨的研究报告来回应质疑,同时,通过特力菲家族的商业联盟施加影响,缓和政治层面的压力。

爱兰德在“虚无”哲学的滋养和我的支持下,音乐创作进入了全新的境界。

他不再仅仅表达个人情感,开始尝试用音乐来诠释更宏大的主题,如生命的脆弱与韧性丶社会的冲突与和谐丶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尊严。

他的“虚空之音”系列越发成熟,甚至在一次高规格的慈善音乐会上演奏,引起了巨大反响。

音乐,这种直抵人心的艺术形式,成了“啓识”理念的绝佳载体,爱兰德的乐曲没有说教,却能在听衆心中引发深沉的思考和对平静的向往。

爱兰德也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他依然视我为重要的导师和挚友,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和使命。

他瞳孔中我的倒影,如今旁边多了一个散发着自身光芒的丶更坚实的自我形象。

这对我而言,是一种欣慰,啓识的目的,正是为了让每个意识体都能发现并闪耀自身内在的光华。

就在基金会进展时,一条意想不到的暗线被触动了。

基金会艺术部的一位策展人,在筹备一个关于“创伤与修复”的当代艺术展时,联系了一位长期隐居的女艺术家。

而这位艺术家,正是我的姑姑——维多利亚·特力菲。

尽管我早已对她施加了“遗忘恐惧”的印记,使她彻底忘记了爱兰德事件,但她内心深处那股因背叛和压抑而産生的扭曲的艺术冲动却依然存在。

她的作品充满了支离破碎的形象丶刺眼的色彩和隐藏的暴力暗示,恰恰符合展览的主题。

策展人不知内情,被其作品的力量所震撼,极力推荐。

这份报告被送到我的案头。

我凝视着维多利亚姑姑作品的电子照片,那狂乱的笔触下,我仿佛能看到她灵魂深处那片未被治愈的,滋生黑暗的沃土。

将她纳入展览,无疑有风险,但或许也是一个观察极度创伤意识在“啓识”氛围下能否産生微妙变化的活体案例的机会,同时也能更好地监控她的状态,防止她无意中再被其他黑暗势力利用。

我批准了展览计划,但附加了严格的条件:匿名展出,且现场需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待命。

我要看看,理性的光芒,能否照进并安抚这颗被家族阴影笼罩的,疯狂的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