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重生三国之我是郭汜 > 第143章 鬼才十杀第三杀 无信之城(第2页)

第143章 鬼才十杀第三杀 无信之城(第2页)

鸩。陈宫心里一沉。他知道这个名。他从袖中抽出自己的腰牌,示给众人看,不多言,只道:“取来。”他把第三口缸的封一揭,果然是“军府印”,且印泥新、手法熟。他把盐捻开,盐粒里有极细的一缕香,那香若有若无,入鼻即散。他把指尖贴在舌根,涩苦立上来。

“倒。”陈宫道。几名衙役应手把缸推翻,盐在地上散成白雪,雪底下露出一小袋油纸,里面是几张马票,还有一枚被用盐碱浸泡过的假“陈印”。陈宫看一眼,冷笑,“好匠心。”

他转身,正要开口,衙门外忽然闯进一名军士,披头散,眼里通红,手里抓着一把碎银角子和一捆马票:“军师!钱铺扣了我兄弟!说他手里‘不明票据’。都尉下令,说谁再闹就按‘扰民’论斩!”

话音未落,门外又涌进一群人,有商有兵,有人举着“军府赈盐”的道牌,有人举着“都尉征盐”的文书,双方把“军师”的两字当成最后的救命锚。每个人都在说“我有令”。每个人的“令”,指向不同的“上”。

陈宫闭眼,仿佛听见许多扯裂的布在他周围同时响。他猛地睁眼,声音沉稳:“令都放下。今日起,军府只认一令:护城。马票暂缓兑,盐禁私卖,赈盐由郡丞统筹,军士入市须持营牌,违者军法。敢用‘军府’名义另者——斩。”

他把自己的腰牌放在案上,压上签名。他知道,这一纸令不是为了马上抚平混乱,是为了给人一个“可抓”的东西。无信之城里,先给人一块可以握住的木板,再谈上岸。可他也知道,有人会在下一刻换出另一块板。今天要救的,不是城,是“令”的尊严。

“军师,”郡丞颤声,“那‘鸩娘子’的封……”

“假。”陈宫冷冷地擦手,“她封的,不是盐,是‘信’。”

——

许都,军府后帐。

黄月英的罗盘静静亮着。圆盘上细灯一盏一盏亮,又一盏一盏灭。那些小灯不是军阵的位置,而是“口风”的流向。她在盘沿一处点了一下,“东郡城内,钱铺三度更告。盐行行规变两次。郡丞衙门,‘征’与‘赈’相抵。”

“第三杀,着。”郭嘉靠在锦枕上,唇角带着轻浅的笑。他的笑不锋利,却有一种把人轻轻按在水下的耐心。“杀的是‘信’。信有三:币信、令信、人信。币信先坏,令信再坏,人信自坏。”

“你让子明做币。”黄月英淡声,“你让鸩动令。那‘人’呢?”

“人不用动,人自己会动。”郭嘉咳了一声,抬手掩住,再放下,轻声道,“饿过一夜,哭过一早,挨过一顿打,人心自然会偏。偏向什么?偏向容易信的东西。容易信的是什么?是便宜,是就近,是自家人。于是外军进城成了贼,军府成了仇,陈宫成了替罪羊,吕布成了必须立刻‘有反应’的人。”

黄月英看他:“你预备他的‘反应’是什么?”

“杀。”郭嘉眸光极静,“他会杀一个人,或一批人,以为可以止乱。杀错了一个字,‘信’便再坏一分。”他顿了顿,“明日再贴两纸告示。一张写‘复兑’;一张写‘缓征’。他若改令,便是‘前言不一’。他若不改,便是‘不恤民情’。无论如何,他得罪一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月英低笑一声:“你叫这城自己选择‘无信’。”

“不是我让它选,是它早就这样。”郭嘉闭目,像在听远处城门口鸦雀乱鸣,“城是人堆起来的,兵也是。人一散,城就空了。”

——

午后,郡丞衙前的“义举使”与都尉军卒对峙推搡,果然出了人命。先是一个小贩被挤倒,脑袋磕在门槛上,血流得很慢,却止不住。紧接着,一名军卒拔刀吓人,刀一出鞘,旁边有人大喊:“军府要杀人!”喊声像火星落在干草上,呼的一下遍地是焰。

陈宫纵身上台阶,肩头撞开几个人,站在门槛上,声音压过沸腾的乱响:“军府不允杀人!退!”

他一声“退”,把都尉的人压住了半寸。又一声“退”,把商会的人也压住了半寸。他手起如风,夺下门口“赈盐”的牌子,扔到地上。木牌裂成两截。他的眼睛绕过眼前所有人,直直看向内堂。

“郡丞,”他道,“开库,取银二百,市上平抑。钱铺复兑一成,盐行开半口,军士与百姓同线,先老后幼。今日之后,如有人再以军府名义私告示,先拿帖人!”

郡丞迟疑,“军师,银……”

“凭我。”陈宫把腰牌按在账上,“今日之后,凡军府文书,一律加‘宫’字副签。吕将军亦照此。”

郡丞不敢动。他怕的是另一个印。陈宫冷冷看他一眼,转身抬手:“谁敢不开库,我以军法先斩郡丞!”

这一句比前头所有令都重。郡丞终于战栗着点头。内堂门吱呀一开,钱箱搬出两口。人潮像退又像进。陈宫用眼神把这潮硬生生摁住。他知道自己赢不了民心,他只能用“法”把这口锅盖摁住一会。

就在此时,外头鼓角忽然乱作一团。有人惊呼:“北门,有私军抢盐!”都尉仓皇奔出,街巷里立刻一阵呼啦。陈宫猛地回头,目光一沉:这城内外的绊马索,不是一个方向拉的。

他负手缓缓走下台阶,迎着喧哗止住一刻。他看见巷口有个孩子,抱着一小包盐,缩在门洞里,眼睛黑得像刚磨的墨。孩子等了一早,才领到这一包。他死死抱着,可他的母亲在队尾被人掀倒,孩子想回头,被人浪一冲,又被推得更靠墙。他的脸贴着砖缝,砖缝里有白色的盐霜。孩子伸出舌头,悄悄舔了一下。咸得要命。

陈宫看着这孩子,忽然明白了卫峥在做什么。盐不仅是盐,盐也是“信”的形状。你把“信”做成盐,人人都要。人人都要的时候,你只要让“信”在两种人手里轮换,就够了。

“军师。”亲兵低声,“要不要抓‘义举使’?”

“抓什么抓。”陈宫的声音很淡,“抓不住影子。”

——

营外,吕布骑在赤兔上看火色。城里火不是昨夜的粮草之火,它只是人的气被点着,烧起来的都是湿的。他回身,看见张辽带人把被关的士卒捞出来。那些士卒的眼睛像被风刮了一整天,通红。臧霸走过来,压着嗓子:“主公,城里说……说高将军昨夜弃阵。”

吕布的指节在戟柄上轻轻一扣。扣声很轻,像指尖敲在人的牙上。他慢慢转头,盯着臧霸:“谁说?”

“说的人多了。”臧霸嘴硬,眼底却闪,“还有人说军师与郡丞有旧,说要把盐给商会留货。”

吕布没再问。他拍马缓缓向前,马蹄踏在硬土上,出干脆的声。他走到陷阵营边,远远看见高顺从榻上起身,披上甲,负枪立在营门口。吕布停住,半晌,低声:“今日之乱,由我。”

高顺摇头:“由敌。”

“由我。”吕布复又道。他抬起戟,戟尖在半空一缓,“明日,我自带先登。”

高顺看他,目色平静:“主公,城要先稳。兵不稳,阵如纸。”

吕布沉默。他看着城,像看一张反复被涂改的脸。那张脸上,每一笔都写着“你信谁”。他能用刀抹平一张脸,却抹不平一个字。

“军师呢?”吕布忽然问。

“在城里。”张辽答。

“让他出来。”吕布眼里现出一丝不耐,“我护我的刀,我的刀可以护我的令。”

张辽应了一声,心里却沉。他知道这句话会如何被城里的人听见——刀护令,最容易。也最容易坏掉最后一丝“信”。

——

傍晚,城门口贴出两张新告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