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巡检从九品 > 第125章 朝鲜(第1页)

第125章 朝鲜(第1页)

帝国的版图囊括四海,万邦来朝,唯有东北一隅的朝鲜李朝,虽恭顺称臣,却仍保持着实质性的独立。这在王十三眼中,如同华美袍服上唯一未完全系紧的扣子,虽无大碍,却终究不够完美。他那颗习惯于征服的心,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最后的、温顺却独立的藩属。

“朝鲜,衣冠文物类同华夏,最为恭顺,然终非朕土。”王十三于御书房内,指尖点着朝鲜半岛,“其国虽小,然民风刚烈,地势险要,强攻非上策。当以温火慢炖,先绝其外援,弱其心志,控其命脉,待其自乱,方可一举而定。”

一套针对朝鲜的、以“政治孤立,切断外部依仗”为核心的蚕食策略,开始悄然实施。

王十三先利用帝国作为“天朝上国”的无上威望,开始编织一张束缚朝鲜的孤立之网。

对日本:给顾昭下令,不得与朝鲜有任何私下通商、密使往来!”

对女真:王十三加强了对辽东都司辖下以及更北方女真各部的管控。帝国使者携重金与官爵,深入白山黑水,召见诸部酋长:

“陛下隆恩,赐尔等爵禄,开放互市。然有一事:需尔等谨记——严密监视朝鲜北部边境一举一动!若其有调兵、筑城等异动,需立刻飞报天朝!若得谕令,则需出兵袭扰其边境,使其尾不能相顾!”在帝国的威逼利诱下,女真各部纷纷表态效忠,成为了悬在朝鲜头顶的一把利刃,使其北境永无宁日。

至此,朝鲜陷入了“西临帝国、北受女真监视威胁、东无日本援助”的孤立困境。

与此同时,王十三开始利用宗藩关系体系,对朝鲜进行步步紧逼的制度性渗透。

他频繁以“查验贡品”、“咨询政务”、“共商礼仪”等为由,下旨召见朝鲜国王世子李珦入朝。每次朝见,帝国礼部官员都会以极其苛刻的标准,挑剔朝鲜使团的“礼仪疏漏”或贡品的“细微瑕疵”,然后加以严厉申饬,迫使朝鲜不断道歉、增加贡额,极大损耗其国力尊严。

更狠的是,在一次朝见后,王十三以“朕喜世子聪慧,欲留身边教导,以示天朝恩宠”为由,强行要求将朝鲜世子李珦留在北京“充当侍卫”。此举名为恩宠,实则为扣留人质,以此要挟朝鲜国王不敢有丝毫异动。

进而,帝国吏部开始向朝鲜出“建议”,要求朝鲜三品以上重要官员的任免,需“报帝国吏部备案核查”;朝鲜的重大军事调动和赋税政策,需“咨呈帝国兵部、户部知悉”。

这些要求,看似是宗主国对藩属的“关心”和“指导”,实则是在一步步蚕食朝鲜的人事权、军事权和财政权,企图从制度上将朝鲜变为帝国的附庸。

面对帝国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的软刀子,朝鲜国王李裪和整个统治阶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屈辱。

朝堂之上,群臣激愤。

“陛下!天朝此等行径,绝非藩邦之礼,实乃亡国之兆也!”

“世子乃国本,岂可久质于外邦?此乃奇耻大辱!”

“官员任免、军政大权,乃我朝鲜自主之权,天朝何以干涉?若此例一开,国将不国!”

李裪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他深知朝鲜国力远不能与帝国抗衡,一向以事大至诚为国策。但帝国的要求,已经远远出了事大的底线,触及了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主权。

最终,在李朝大多数士大夫和儒臣的支持下,李裪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坚定的决定:拒绝。

他派遣使者,以极其谦卑恭顺的姿态,但语气异常坚定地回复帝国:

“小邦世守藩礼,事天朝如父,从无二心。然世子入侍,非古礼所有,臣民惶惑,恐伤国体;官吏黜陟、军政事宜,乃小邦分内之事,不敢烦扰天朝父母之邦。伏乞皇帝陛下体恤小邦艰难,收回成命,则朝鲜上下,感戴天恩,永永无极!”

这份回复,恭敬其表,刚硬其里,明确拒绝了帝国最关键的控制要求。

朝鲜的拒绝,并未出乎王十三的意料。他深知这个号称“小中华”的国度,骨子里有着极强的文化自尊和独立意识,绝非轻易可屈。既然“怀柔”蚕食受阻,他便毫不犹豫地祭出了更冷酷、更精准的武器——经济绞杀与情报渗透。

他的策略变得更加隐蔽而致命,一切行动都包裹在“宗主国权威”和“为藩属着想”的外衣之下。

王十三先从朝鲜最依赖的对中华贸易入手。

帝国辽东都司和礼部联合出通告,以“近查朝鲜所贡人参、貂皮多有以次充好、尺寸不足之弊,有亏臣节”为由,宣布暂停辽东的马市以及义州的中江互市。

这对朝鲜经济是沉重打击。人参、貂皮、海产品等是朝鲜换取明朝丝绸、瓷器、药材、书籍乃至白银的重要出口物资。互市一停,朝鲜国库最重要的财源之一瞬间枯竭,商人损失惨重,相关产业的百姓生计陷入困难。

紧接着,帝国户部以“辽东镇军粮储备不足,需优先保障戍边将士”为由,停止向朝鲜输出往常在灾年时会提供的粮食援助,甚至减少了正常年份的粮食贸易额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朝鲜半岛山多田少,粮食生产本就不稳定,极度依赖从帝国的进口来平抑粮价、应对荒年。这一举措,直接捏住了朝鲜的生存命脉。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朝鲜将面临严重的饥荒威胁。

更致命的一招接踵而至。王十三下旨,声称“闻朝鲜吏治不清,田亩户籍多有隐匿,致使税收不公,国用不足。朕心恻然,特遣户部、兵部精干官员十余人,组成‘督导清丈团’,赴朝鲜协助尔等梳理户籍、丈量田亩、勘察矿脉,以期增加国库,惠及黎民。”

这番说辞冠冕堂皇,充满了宗主国对藩属的“关怀”之意。但实际上,这个“督导团”的真实使命,是趁机全面摸清朝鲜的国情底细:

户籍:掌握朝鲜准确的人口数量、分布、壮丁比例,为未来可能的征兵或镇压提供数据。

田亩与粮仓:精确了解朝鲜的粮食产量、主要产粮区分布以及官方粮仓的位置和储备量。一旦需要,帝国军队可以精准摧毁这些目标,迅引朝鲜的内乱。

矿产:勘探朝鲜的铁矿、铜矿等战略资源的位置和储量,评估其军事潜力,并为未来可能的掠夺做准备。

这支帝国代表团带着先进的测量工具和庞大的文书团队,要求进入朝鲜腹地各道开展工作,其行为已远远出了宗主国的监督权限,近乎于直接的主权侵犯和战略侦察。

帝国这一系列组合拳,让朝鲜王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窒息感和致命威胁。经济命脉被扼,生存资源被控,如今连国家最核心的机密数据也要被帝国窥探殆尽!

朝鲜国王李裪在景福宫召集群臣,气氛比上一次更加悲愤和凝重。

“天朝此举,绝非帮扶,实乃亡我之先声!若让其得逞,我国人口、粮仓、矿藏尽在他人掌握,届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反抗无力,唯有引颈就戮!”

“陛下!绝不可答应!此例一开,国将不国!”

“纵使战死,亦不能受此奇耻大辱!”

朝野上下,前所未有地团结。就连一向主张事大、避免冲突的大臣,此刻也深知已无退路。

李裪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几乎等同于挑战宗主国权威的决定。

他不仅严词拒绝了帝国“督导清丈团”入境,更以“国内恐有奸细,需清查整顿”为由,下令将在朝鲜境内所有的帝国商人、僧侣、乃至短期停留的使者随从,全部“礼送”出境,实际上是变相驱逐!

同时,他下令全国军队进入戒备状态,加固边境防线,特别是应对可能从辽东和女真方向来的压力。他还秘密派出使者,试图通过极其隐蔽的渠道,再次向远方的琉球传递求援信息。

朝鲜的激烈反应,再次出了王十三的预料。他没想到这个一向温顺的藩属,竟有如此刚烈决绝的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