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三钦点了一位以刚正不阿、熟知礼法着称的文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李彬为正使,又选派了一位精明强干、通晓边务的武官锦衣卫指挥佥事吕毅为副使,组成问责使团。
使团携带了措辞严厉的帝国诏书,主要内容包括:
严词质问黎季犁弑君篡位之罪。
要求其立即做出解释,并交出王位。
声明帝国已接到陈氏王族幸存者陈天平的控诉,将派人查验陈氏宗族情况。
命令黎季犁亲自赴边境迎接帝国使团,并接受质询。
使团阵容庞大,仪仗威严,既彰显天朝威仪,也带有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同时,王十三又通过郭英雄的锦衣卫系统,向潜伏在安南境内的密探出指令,命他们密切关注黎季犁的动向和安南军队的调动,并设法接触安南国内的反对势力。
数日后,帝国问责使团从宁波启程,南下前往广西,准备从那里进入安南。庞大的仪仗在官道上绵延,吸引着无数百姓的目光,也向南方传递着一个清晰而强大的信号:天朝,正在密切关注此事。
帝国问责使团在李彬和吕毅的率领下,历经跋涉,抵达了帝国与安南的边境镇南关。与此同时,安南陈氏遗孤陈天平也被从广西思明府接来,与使团汇合。
按照计划,使团将护送陈天平进入安南境内,向黎季犁当面质询,并“查验”陈氏宗族情况。这是一次极具风险的政治试探,帝国方面并非没有准备。副使吕毅麾下有一千精锐的帝国边军护送,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既显威仪,亦是威慑。
使团先遣人员已提前通报安南方面。黎季犁的回复异常恭顺,表示将在边境重镇坡垒关设宴,恭迎天朝使者大驾,并“自陈冤屈”。
然而,当帝国使团护着陈天平,越过镇南关,进入安南境内不过数十里,行至一处名为隘益的险要山谷时,异变陡生!
两侧山林中突然杀声四起,伏兵尽出!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滚木礌石从山坡上轰然砸落!袭击者身着安南军服,却毫无旗号,攻势极其凶猛狠辣,目标明确直指被护卫在中心的陈天平!
“保护陈公子!”吕毅拔刀怒吼,指挥帝国士兵结阵抵抗。
但事突然,地形不利,敌军数量远预期,且显然早有预谋。帝国军虽奋勇抵抗,伤亡却急剧增加。
混乱中,一支冷箭精准地穿过人群缝隙,正中陈天平心口!紧接着,数名安南死士不顾性命地扑入帝国军阵,刀斧齐下,将重伤倒地的陈天平乱刃分尸!
“公子!!”李彬文官出身,何曾见过如此惨状,惊骇欲绝。
吕毅目眦欲裂,拼命冲杀,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陈天平的尸身被敌军抢走,级被割下挑在长竿上示威!
袭击来得快,去得也快。敌军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和帝国士兵的尸体。使团仪仗散落,正使李彬惊魂未定,副使吕毅身负重伤,一千精锐折损过半,而他们此行最重要的象征陈天平,已惨遭杀害,尸骨无存。
数日后,安南国都升龙的胡朝宫殿内。
黎季犁看着木盒中盛放的、用石灰处理过的陈天平的级,脸上露出一丝残忍的得意笑容。他转身对惊魂未定的帝国使团幸存者(李彬等人在被故意放回)说道:
“天使莫怪,边境多匪患,定是山贼流寇所为。唉,可惜了陈公子,竟遭此不幸!本王定会严查凶徒,为公子报仇!”他的语气虚伪至极,眼神中却充满了挑衅。
李彬气得浑身抖,指着黎季犁:“你你分明此事定与你脱不了干系!你竟敢袭杀天朝使团,戕害陈氏宗嗣!你就不怕天朝雷霆之怒吗?!”
黎季犁哈哈大笑,笑容一收,阴冷道:“天使有何证据证明是本王所为?若是山贼所为,天朝也要怪罪本王吗?至于陈氏,哼,如今级在此,岂不是证明其已‘绝嗣’?还请天使回禀皇帝陛下,本王恭候册封!”
赤裸裸的蔑视和挑衅!黎季犁用最暴虐的方式,告诉帝国:我不怕你们,我就是要篡位,你们能奈我何?
李彬等人在安南士兵的“护送”下,被逐出安南。带着屈辱、愤怒和陈天平被杀的消息,返回帝国。
消息以八百里加急传回宁波行辕。
当王十三听到使团被袭、官兵伤亡、尤其是陈天平被虐杀、黎季犁竟敢如此嚣张回应时,即便是以他的城府,也瞬间勃然大怒!
“嘭!”他猛地一掌拍在案上,坚硬的紫檀木案几竟被拍出一道裂痕!
“好!好一个黎季犁!”王十三的声音冰冷如刀,蕴含着滔天怒火,“弑君篡位,欺瞒天朝,袭杀天使,戕害宗嗣如今更是公然挑衅!朕若不复此仇,不诛此獠,何以统御万邦?何以面对天下?!”
行辕内气温骤降,鄂尔哲图、郭英雄等重臣跪伏在地,大气不敢出。
“陛下,”鄂尔哲图抬头,眼中燃烧着战意,“黎季犁自寻死路!请陛下下旨,臣愿亲提大军,踏平安南,擒此逆贼,将其碎尸万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英雄也沉声道:“黎季犁倒行逆施,天怒人怨。陛下兴仁义之师,讨逆平乱,为属国伸张正义,必得天佑,四海归心!”
王十三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眼神恢复冷静,但杀意已决。
“传旨!”他声音斩钉截铁,
“通告安南及周边藩属:黎季犁弑君篡位,欺天罔上,袭杀天使,戕害陈嗣,罪大恶极,人神共愤。朕决意兴天兵,讨逆平乱,为安南陈氏伸张正义,恢复藩国秩序!”
“擢升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副将,统率大军,克日南下!”
“命兵部、户部全力筹措粮草军械,经由海路及陆路运抵前线。”
“令锦衣卫及南洋各卫所,加紧搜集安南山川地形、兵力部署、粮草囤积情报,并设法联络安南国内心向陈朝、不满黎季犁之势力,以为内应!”
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运转起来。
讨黎诏书迅传遍天下,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安南之事,已从最初的政治博弈,彻底转变为一场不容任何妥协的正义战争。
名将朱能、张辅接旨后,立刻奔赴广西前线,开始调兵遣将,勘察地形,制定进军方略。
无数的粮草、军械、药材从各地起运,庞大的船队汇聚于南方港口,陆路上的车队绵延不绝。
曾经参与征日、经验丰富的军官和士兵被优先抽调,组成南征军的核心骨干。
王十三坐镇后方,统筹全局。他虽然愤怒,但并未失去理智。他深知安南山林密布、气候炎热、疫病横行,远比日本更难攻打。他反复叮嘱朱能、张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勿贪功冒进,以碾压之势,徐徐图之。”
数月后,一切准备就绪。在镇南关外,帝国南征大军誓师出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士气高昂。这一次,帝国不再是试探性的问责,而是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彻底碾碎那个胆敢挑衅天威的逆臣,将安南重新纳入帝国的秩序之下。
帝国讨胡大军兵分两路,如同巨大的铁钳,从两个方向扼向安南的心脏升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