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由出身云南沐王府、熟悉西南边情地貌的左副将军沐晟统领。
这支军队主要由云南都司的精锐卫所兵、以及部分善于山地作战的土司兵组成。
他们从云南临安府出,目标是溯红河而下。
这条路线水路并进,但沿途山高林密,河岸险峻,安南军队可利用地形层层设防,进军难度极大。
沐晟性格沉稳,用兵谨慎,深知此行艰险,故步步为营,一边清剿沿岸敌军据点,一边保障水路运输畅通,稳步向安南腹地推进。
东路军,则是此次南征的绝对主力与矛头。
由征夷将军、成国公朱能亲自坐镇,右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副帅。
大军从广西凭祥州出,经镇南关进入安南境内。
这条路线相对开阔,是传统入侵安南的主要通道,直插红河三角洲平原,但也必然遭遇安南最精锐部队的拼死抵抗。
朱能勇猛善战,威望极高;张辅虽年轻,却已是久经沙场、深通谋略的后起之秀。
东路军士气高昂,装备精良,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坡垒关、隘益等要隘,锐气正盛。
黎季犁闻讯,大惊失色,急忙调集全国兵力,依托险要地形和炎热气候,试图阻挡帝国大军的前进。其子黎澄等将领分头抵御,安南战场硝烟四起。
然而,就在东路军高歌猛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帝国南征事业沉重一击。
时值盛夏,安南之地暑热难当,瘴疠横行。帝国士兵多为北人,水土不服者甚众,军中疫病开始蔓延。
主帅朱能,虽贵为国公,勇武过人,却也无法抵挡这无形杀手的侵袭。
他或许因年事已高,或许因连日督师操劳,不幸染上瘴疠,病情迅恶化。
大军行至谅山附近时,朱能已无法骑马,只得卧于担架之上。他自知不起,紧急召来副将张辅及一众高级将领于病榻前。
帐内药气弥漫,朱能面色蜡黄,气息微弱,但眼神依旧锐利。他紧紧握住张辅的手,声音嘶哑却坚定:
“张辅,陛下以重任托付我等逆黎未灭,吾竟先病倒于,此实乃憾事!”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东路大军乃国之锐气,不可因此受阻,吾之后由你统率全军继续进军!务必与沐将军会师多邦城,平灭逆黎扬我天朝国威!”
张辅跪在榻前,虎目含泪,哽咽道:“国公放心!末将定竭尽全力,不负国公重托,不负陛下圣恩!”
朱能艰难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其他将领:“尔等需同心协力辅佐张将军不,得有误。”言毕,溘然长逝。
一代名将,未能战死沙场,却病殁于异国征途,令三军震动,无不悲恸。
朱能的突然病逝,让东路军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军心难免浮动,加之疫病困扰,进军度明显放缓。
在此危急关头,张辅挺身而出。他虽年轻,但资历并不浅,更兼有勇有谋,在军中也素有威望。他强忍悲痛,先稳定情绪,妥善处理朱能后事,并立即以八百里加急向远在宁波的王十三奏报噩耗并自请处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十三接到奏报,亦是震惊悲痛,但深知战事不可一日无帅。他迅下旨:
“览奏,痛悼朱能遽然离逝。然军务紧急,不可稍滞。着新城侯张辅,即刻继任征夷将军,总领东路军务,并节制西路军沐晟部。望其仰体朕心,克承朱能遗志,奋勇进剿,早奏凯歌!”
这道旨意,正式确认了张辅的主帅地位,给予了其全权。
张辅临危受命,展现出卓越的统帅才能。他并未急于冒进,而是先整顿军队:
严令军医全力防治疫病,改善营地卫生,尽可能减少非战斗减员。
厚恤伤亡,鼓舞士气,亲自抚慰将士,强调为国尽忠、为朱能报仇。
调整进军策略,更加注重侦察和侧翼安全,避免因求胜心切而中伏。
在稳定内部后,张辅重新挥师前进。他用兵更加灵活,一面以主力继续正面施压,一面分兵奇袭安南军粮道和后方据点。安南军本以为帝国军因主帅病逝会士气低落、停滞不前,没想到在张辅的指挥下,攻势反而更加凌厉难测。
西路沐晟得知朱能病逝、张辅继任的消息后,虽感意外,但仍恪尽职守,加了沿红河的推进度,以期尽快与东路军会师。
张辅派出信使与沐晟保持密切沟通,协调两路军的进军路线和会师时间表。他知道,黎季犁必定在安南京师多邦城集结重兵,准备做最后决战。只有两路大军成功会师,形成合力,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克这座坚城。
帝国东西两路大军,在经历了主帅更迭的波折后,再次如同两道不可阻挡的铁流,冲破安南军的层层阻截,坚定不移地向着共同的目标多邦城汹涌而去。
东路大军在张辅的统领下,化悲痛为力量,攻势愈凌厉。要目标直指安南边境最后的屏障多邦隘。此处山势险峻,黎季犁在此设置了连绵数十里的木栅、壕沟和营寨,号称“栅栏防线”,屯驻重兵,企图将帝国军阻挡在红河三角洲之外。
张辅亲临前线勘察,现敌军防线虽长,但兵力分散,且士气因连战连败而低落。他决定不再拖延,集中优势兵力,动雷霆一击。
“传令!神机营前置,以火炮、火铳轰击敌军栅栏和箭楼!弩兵、弓箭手覆盖射击!盾车掩护,步兵梯队准备强攻!”张辅的命令简洁有力。
战斗瞬间爆!帝国军的火器挥了巨大威力,轰鸣的炮火将安南军的木质工事炸得粉碎,硝烟弥漫。在火力掩护下,帝国步兵推着盾车,如同移动的城墙,冲向敌军防线。安南军被强大的火力和帝国士兵悍不畏死的冲锋所震慑,防线多处被突破。
经过一昼夜的惨烈激战,多邦隘终于被攻克!帝国东路军打开了通往安南腹地的门户,缴获大量军械物资,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西路军在沐晟的稳步推进下,也成功清除了红河沿岸的一系列安南据点,控制了部分水道,打通了与东路军的陆路联系。
两路大军终于在安南境内胜利会师!旌旗招展,鼓号齐鸣,两支历经苦战的军队汇成一股更强大的洪流,兵锋直指安南胡朝的核心多邦城。
多邦城,黎季犁政权最后的希望。此城背靠红河,城墙高厚,护城河宽深,经过精心加固,易守难攻。城内囤积了大量粮草,黎季犁将其最精锐的部队,包括他花费重金组建的王牌象兵部队,全部收缩于此,准备做困兽之斗。
黎季犁深知帝国火器厉害,故而在城防上做了针对性布置,加厚了城墙,准备了大量沙袋和灭火设施。他将其象兵部署在城门后方,准备在帝国军攻城时突然杀出,利用巨象的冲击力践踏帝国军阵。
张辅与沐晟会师后,并未立即攻城。他们仔细勘察了多邦城的地形和防御,强攻必然损失惨重。
“多邦城坚,强攻非上策。”张辅在军事会议上指出,“黎季犁将主力集中于东门和北门,因其判断我主攻方向必是地势较为平坦之处。其倚仗者,无非城高池深,及其象兵。”
沐晟补充道:“然其西门临水,地势低洼,防守相对薄弱,且黎季犁或许认为我军不善水战,从此处进攻可能性低。”
张辅眼中精光一闪:“既如此,我等便反其道而行之!”